打压遏制,并用“脱钩断链”相要挟,对中国影响大吗?
大!不仅大,而且大得超乎某些人的想象。
它让我们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创新制高点!
7月9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介绍,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这些“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绝非凭空而来。它们以铁一般的事实,再次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历史逻辑:外部压力,从来都是激发中华民族创新伟力的最佳催化剂!
可以说,我们科技创新的诸多“重大突破”,往往是被逼出来的!
正因如此,“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烙印在这些累累硕果上,最鲜明的共同标识。
昔日的技术封锁,逼出了“两弹一星”的惊天伟业;今日的围堵打压,则让“从来不信邪、不怕鬼”的中国人,以空前的决心和能力,加速自主创新的进度和突破。
相信很多人记忆犹新,那35项“卡脖子”技术清单,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我们头顶。
如今,“中国不能造的东西越来越少,能造的是越来越好”!
我们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撕开封锁线,赋能千行百业的AI大模型加速落地,大幅提升效率的智能机器人广泛应用。中国自主创新的“硬核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喷薄涌现。
当围堵者忙于砌筑高墙,以为能“孤立”中国时,我们则早已打开更广阔的天地:雅万高铁飞驰,让千万印尼旅客体验“中国速度”;“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对47国免签政策,带动外国旅客入境量增长96%;TikTok上“中国变酷了”刷屏全球……
世界用脚投票,用行动选择,让某些国家狭隘的封锁图谋,显得苍白无力。
前进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会有困难挑战。但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这些困难压不垮、挡不住砥砺前行的中国。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浪潮中,中国这份大国定力,本身就是最确定、最强大的力量。
大象新闻记者 梁德宝 米方杰 刘大彬 于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