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交付延误通常归咎于发动机和机身相关的供应链问题。但据路透社援引行业消息人士称,供应链的另一个环节也在加剧压力:客机座椅。随着新飞机需求持续增长,座椅供应导致的延误正在打乱空客等主要制造商的交付时间表。
虽然座椅看似是小部件,但其生产涉及复杂的供应商网络、人工和认证流程,拖慢了整体进度。空客承认,与客舱内饰相关的延误及其他挑战,可能持续影响其交付计划直至2027年。
座椅供应链已成为空客增产的最大障碍之一。有些飞机万事俱备,却因缺少关键客舱部件而无法交付,尤其在设计和组装最复杂的高端舱位。波音也面临类似挑战,部分787飞机因客舱内饰缺货而停飞。
以高端座椅为例,其供应链横跨15个国家的约50家供应商,涉及成千上万个零件。这种复杂性使得增产成为长期难题,宽体机尤甚。当航空公司下达更大规模、更高定制化订单时,劳动力短缺和漫长的认证周期进一步拖累了产能。
赛峰座椅英国公司工业副总裁戴菲德·戴维斯表示:"商务舱座椅下方藏着极其复杂的机械结构。"尽管部分供应商正在增产,但复苏速度仍跟不上当前飞机项目的需求。
据路透社援引特罗诺斯航空咨询公司数据,未来十年商业航空市场将需要逾800万个飞机座椅,总估值达520亿美元。这一需求主要由投资高端舱位的长途航司驱动——这些舱位的利润率明显更高。
座椅如今被视为机上最具价值的"不动产"。航司愿为单个商务舱座椅支付8-10万美元,某些定制头等舱套间甚至耗资百万美元。为保持竞争力,许多航司优先考虑高端座椅产品,即便会增加制造难度。像利雅得航空这样的新航司从首航就采用全定制内饰,传统航司则持续翻新高端舱位以满足乘客期待。
为应对需求增长,座椅制造商开始改革传统生产模式。高端座椅巨头赛峰采用类似汽车制造的平台化设计策略,使航司无需全面工程改造即可定制座椅,既提前完成认证又降低最后关头出现瓶颈的风险。虽然该公司2024年产量提升2.5倍,但由于客舱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能依然紧张。在其南威尔士工厂,头等舱座椅仍由小团队在独立区域手工组装。
柯林斯宇航则另辟蹊径,专注于针对特定乘客群体的模块化设计。该公司注意到中东家庭、北美退休人士和追求高端体验的千禧一代对商务舱的需求上升,正在开发具有灵活性的座椅,使航司能面向多元用户群体而无须改动核心产品。
不过供应商正在明确业务边界,有些已开始拒绝耗时过长或财务风险过高的定制订单。这导致座椅制造商、航司和飞机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空客正审查合同机制,拟对座椅相关延误实施处罚,同时推动客舱部件标准化,以降低未来增产计划中内饰环节的风险。
来自:航空微读
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5年9月23-25日举办的第三届深圳eVTOL展和激光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大会(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