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机坟场还需要垄断?
早在2015年,《中国新闻网》就曾揭露,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克托维尔的沙漠深处,有一个被广泛称为“飞机坟场”的地方。在这里,停放着许多曾在中国航空公司服役的老旧波音747客机,这些飞机正静静等待着美国相关企业的拆解处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退役大飞机只能送往美国进行拆解呢?经过分析,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全球大飞机产业链由美西方国家主导。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大飞机市场几乎被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客公司所垄断。这两大巨头在商用航空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它们不仅在研发飞机方面投入巨大,还发展了一系列相关服务,包括专门的退役大飞机拆解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大飞机的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重金属,如果拆解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多年来,世界上能够独立自主生产和制造大飞机的国家屈指可数,更遑论研究如何以高效环保的方式进行飞机拆解。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西方逐渐在大飞机拆解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其次,拆解大飞机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现代大飞机的结构复杂,涉及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多种危险物质的处理,这些都带来了不少技术难题。美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条相对完善的飞机拆解流水线,能够高效处理各种航材,使其符合国际航空安全标准。然而,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与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最后,拆解大飞机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相比于美西方,中国在技术能力和专业设备方面的不足,使得自主拆解大飞机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值得一提的是,拆解大飞机后获得的二手航材,如果经过国际权威认证,是可以继续在市场上流通的,这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期发展,目前美西方的拆解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90%的二手航材循环利用率,而97%的拆解企业则集中在美国,这让美国能够通过拆解大飞机获取各类零部件的经济收益。然而,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国内也有少数企业可以进行大飞机拆解,但若想达到像美国那样的深度拆解,往往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对退役大飞机的需求增加,邮寄至美国进行拆解已成为常态。然而,随着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稳步推进,迫切需要建立起自有的大飞机拆解产业链。根据2024年10月13日的《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在成都双流地区已建成“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并在不久前迎来了首架拆解回收的飞机。尽管这是服务中心的首次尝试,但其制定的回收目标明确而高远——负责人杨树栋表示,这第一架飞机拆解的目标是实现“90%左右”的回收利用率,直接与美国企业叫板。此外,需要强调的是,该服务中心首次拆解的飞机是宽体机,其回收难度远高于窄体机,因为宽体机的机身使用了多种复合材料,回收利用的难度相对较大。如果服务中心能够顺利达成目标,无疑将给美国的拆解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参考资料:
1.《民用飞机墓地》 百度百科词条
2.《探访美国加州的飞机坟场》 环球网[2015.4.17.]
3.《退役飞机,如何“拆”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央视新闻[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