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雷军转发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
雷军
文中提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有两个场景令人感慨万千。
第一个场景:研制第一辆国产轿车时,无资料、无经验、无设备,工程师只好从进口废钢中寻找汽车相关零件进行测绘,整个车身制造和各种钣金件加工几乎完全靠工人一锤一锤敲打。
第二个场景:在北京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超过700个机器人参与零件运输、汽车组装等环节,200多道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100%,平均每76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
据悉,小米超级工厂是小米投资建设的大型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整个工厂包含研发试验基地、冲压、压铸、车身焊接、涂装、电池和总装等为新能源车专属打造的六大车间,还有总长2.5公里的测试跑道以及小米汽车工厂店,是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智造园区。
关于文中提到的小米高自动化生产,据了解,一些传统汽车企业可能在自动化改造方面相对滞后,仍然依赖较多的人力劳动;而部分新兴汽车企业虽然也在追求自动化生产,但在整体效率和工艺精度上可能尚未达到小米超级工厂的水平。当然,一些高端传统汽车品牌有着自己成熟的生产体系和极高的质量管控标准,但在面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挑战时,也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以提升效率和灵活性。
CNMO还了解到,环球时报近日报道:小米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根据第三方数据,YU7上市72小时内,小米汽车全国335家门店中,平均每店锁单800至900台,锁单率高达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