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嫦娥六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首批4项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在《自然》发表。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研究员吴福元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下简称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的合作者,纷纷收到世界各地同行的祝贺。
“衷心祝贺嫦娥六号团队及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卓越成就!这些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人类对月球演化史的认知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望改写教科书。”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本·韦斯说。
对此,吴福元表示:“我们首先要致敬中国航天!正是过去20多年中国航天人的努力拼搏,创造的一个个辉煌成就,才开启了中国行星探测的新局面。”
在中国科学院当天于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何宏平说:“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全力组织科研攻关,抢占空间科学领域科技制高点。”
科研人员查看岩屑显微镜成像照片。国家天文台供图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