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飞机坟场还会出现垄断现象?
早在2015年,《中国新闻网》就报道过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维克托维尔沙漠中,存在一处庞大的飞机墓地,停放着大量退役的波音747客机,这些飞机大多来自中国的航空公司,静静地等候着美国企业来进行拆解。这一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中国退役的老飞机非得送到美国去拆毁?
首先,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全球大飞机产业链由美西方国家主导。长久以来,全球商用飞机市场几乎被美国的波音公司与欧洲的空客公司所垄断,二者在航空领域占据了无与伦比的市场地位。为了赢得更大的商业利益,这两家公司发展了包括退役飞机拆解在内的多种服务。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大飞机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重金属,如果在拆解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全球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自主研发大飞机,更别提如何有效和环保地进行拆解,正因如此,美西方在飞机拆解领域也逐步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第二,拆解大飞机面临技术门槛的限制。正如前述,现代大飞机的结构复杂,涉及重金属等危险物质的处理,这为拆解带来了重重技术挑战。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条相对完善的飞机拆解生产线,能够对各类航材进行拆解处理,确保其符合国际航空安全标准。然而,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与美西方相比,技术装备及经验都有明显的差距,这无疑制约了其在飞机拆解领域的能力。
第三,拆解大飞机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由于技术水平滞后,加上缺乏专业设备,中国自行拆解大飞机的经济收益非常有限。值得一提的是,拆解后得到的二手航材通过国际权威认证后可以继续流通,这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是相当可观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美西方的拆解企业已经实现了高达90%的二手航材循环利用率,而97%的拆解企业大多集中在美国,这使得美国可以通过拆解老旧大飞机获得可观的利益。但对中国来说,虽然也有少数企业具备飞机拆解能力,但要达到美国那样的深度拆解水平,却往往需要大量投资。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在退役大飞机后的处理上,基本选择将其送往美国进行拆解。不过,随着中国大飞机项目的不断推进,发展自主的飞机拆解产业链已是迫在眉睫。2024年10月13日,央视新闻就报道了在成都双流建立的“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该中心最近刚迎来了第一架进行拆解回收的飞机。尽管是首次拆解,但该服务中心制订的目标并不简单——负责人杨树栋表示,第一架飞机拆解的回收利用率目标定为“90%左右”,与美国的水平不相上下。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该服务中心选择首次拆解的便是宽体机,而宽体机的拆解难度远高于窄体机,因为其机身使用了多种难以回收的复合材料。如果服务中心能够顺利实现设定目标,美国的拆解企业恐怕将会面临真正的竞争对手。
参考资料:
1.《民用飞机墓地》百度百科词条
2.《探访美国加州的飞机坟场》环球网[2015.4.17.]
3.《退役飞机,如何“拆”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央视新闻[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