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比亚迪官宣:天神之眼智能泊车,安全及损失由车企兜底,不用走保险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观察者网 时间:2025-07-10 20:15:30

导读:从行业角度看,比亚迪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特定场景下公开比照L4级别自动驾驶,进行责任划分并承诺终身兜底的车企。

(文/观察者网周盛明 编辑/高莘)

7月9日,比亚迪汽车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比亚迪在智能泊车场景取得关键突破,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承诺: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自动驾驶可分为L0—L5六个级别。其中,L4级别为“高度自动驾驶”,意味着系统在特定环境下可完全自主驾驶,即使驾驶员不接管,系统也能自主完成任务,保障行车安全。

比亚迪汽车表示,这意味着用户在天神之眼智能泊车辅助场景下的安全及依法由本车承担的损失,不用走保险流程,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处理即可。

“这对用户最大的好处是不影响明年的保险费率,保费也不会上涨。”比亚迪汽车表示。

比亚迪回应

比亚迪此举引发了大量的关注。7月10日,比亚迪就用户关心的7大问题再次发布回应。


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

比亚迪汽车表示,兜底权益中的“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是指责任划分的不同——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L4级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

比亚迪汽车解释,旗下品牌所有搭载“天神之眼 A”“天神之眼 B”“天神之眼 C”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都终身享有智能泊车全面兜底权益。即无论是否在整车质保期内,无论是否为首任车主,均可享受此权益。


比亚迪“天神之眼”技术矩阵 观察者网摄

在细节上,权益兜底范围内的功能包含泊车辅助、遥控泊车辅助、代客泊车、易三方泊车辅助、易四方泊车辅助。

当发生多方事故时,需由交警部门判定事故责任。如果是因比亚迪智能泊车系统异常或算法失误导致的事故,且我方车辆被认定为责任方,比亚迪将承担本车维修及第三方财产损失等费用;若责任在他方,则由对方或其保险公司赔偿。

此外,比亚迪汽车表示,在该兜底权益宣布之前,如果搭载天神之眼的车辆因为使用智能泊车功能发生了事故,可提供相应证据(事故经过、照片、视频、行车记录仪视频、事故认定书等)至比亚迪服务店,比亚迪服务店会进行判定并联系车主。

比亚迪也明确了不适用兜底权益的几个情况:

第一,人为因素:因私自加装、私自改装、未按照用户手册正确使用车辆等人为原因导致的事故,或因操作失误导致车辆未进入泊车辅助功能引发的事故。

第二,车辆损伤:因车辆损伤或零部件损伤问题导致的泊车辅助系统异常或算法失误。

第三,第三方责任:经国家相关部门判定为第三方责任的事故,应由对方车主或对方保险公司赔偿。

多家车企为辅助驾驶“兜底”,和比亚迪有何不同?

在比亚迪宣布智能泊车兜底权益之前,已有多家车企提供了相关的辅助驾驶兜底方案。当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时发生事故及损失,如果满足对应条件,即可获得赔付。

虽然业内通常将此类方案称为“智驾险”,但是观察者网注意到,这样的方案并不属于真正的保险,而更像是独立于交强险和商业险之外的一种“附加权益”和“补充保障”。

而总体来看,这些车企推出的方案和比亚迪此次推出的兜底权益也有所不同。

例如,小鹏汽车今年四月推出了“智能辅助安心驾驶服务”,收费标准每年239元,最高补偿100万元。

不过,小鹏汽车表示,该服务需要车主首先在小鹏官方渠道购买交强险及商业险,并且必须在商业险出单后的72小时内。此外,本服务要求“先使用车险进行理赔”。

小鹏汽车官方解释,“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是对车险赔付不足部分的一个补偿,需要先使用车险进行理赔,再启用本服务。由于出险会影响第二年续保价格,小鹏汽车提供了800元或10%的补贴金额。

鸿蒙智行也在去年11月推出了“智驾无忧服务权益”,保障权益根据车型不同,上限为300万元—500万元。

但是鸿蒙智行同时表示,HUAWEI 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仅作为驾驶辅助,无法取代驾驶员的目视检查,驾驶员依然是驾驶主体并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负责。

此外,鸿蒙智行要求,使用本权益时,车辆需投保交强险及商业险且必须在有效期内(车损险要求全额投保),且在本权益有效期内交强险及商业险不得脱保或退保。

相比于小鹏、鸿蒙智行等车企推出的方案,比亚迪此次推出的针对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兜底权益具备更强的承诺力度。此外,该权益独立于车险,比亚迪将直接承担智能泊车场景下产生事故的维修及赔偿责任。

迈出一步

从行业角度看,比亚迪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特定场景下公开比照L4级别自动驾驶,进行责任划分并承诺终身兜底的车企。

此外,比亚迪推出的兜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快速发展的辅助驾驶技术和消费者保障之间的落差,预计将加速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的接受与信任,也为其他车企提供了先行示范。

在自动驾驶尚未普及、风险责任边界仍模糊的背景之下,比亚迪此举无疑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建立了更清晰的责任划分和保障机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