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日前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元宇宙典型案例推荐工作。推荐范围主要涵盖四类:包括元宇宙典型数字人案例、元宇宙典型产品案例、元宇宙典型园区案例和元宇宙典型标准案例。
怎样的元宇宙才能引领“数字未来”?7月10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进行了解读。
盘和林认为,主管部门推动元宇宙典型案例评选的目的,一是促进技术破圈。因为元宇宙是技术融合的结果,那么用元宇宙这个核心来促进技术融合,将大量新技术整合到元宇宙当中。技术研发的关键,其实在用,有用的技术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二是缔造新的多元化的元宇宙应用场景。元宇宙和各行各业还是有关联的,比如元宇宙能够促进消费,比如元宇宙能够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比如元宇宙和设计息息相关。所以,要找到新的场景,新的需求。三是整合构建元宇宙生态,打破碎片化。很多元宇宙的应用想法都是零散的,既然是宇宙,那么不应该是那些碎片化的想法,而应该整合为一套生态。这套生态怎么建设,就需要群策群力,也就是收集案例。
仔细分析推荐的这四类典型案例,透露出产业发展应该瞄准怎样的方向?有哪些潜力和机遇?
盘和林表示,指向“技术融合+场景深耕+生态共建”的产业升级路径:技术融合方面:以虚拟数字人为代表,集成AI、计算机图形学、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推动人机交互从“功能型”向“情感型”进化;场景深耕方面:工业数字孪生、文博VR等案例表明,元宇宙需与实体经济深度绑定,通过“虚实映射”解决传统行业痛点(如制造业设计验证周期长、文旅体验单一);生态共建方面:产业园区与标准案例强调,需通过基础设施共建(如算力网络)、产业链协同(如硬件-内容-平台联动)和规则制定(如数字资产确权),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至于潜力和机遇,盘和林认为,对于传统产业,元宇宙能够促进其转型升级,比如对于工业,减少次品率,降低事故率,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布局元宇宙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对于新兴产业,元宇宙相关产业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机遇,比如元宇宙的3D制作软件,比如图形算力芯片的需求,比如游戏业,这些需求又倒逼这些软硬件的国产化。优化存量,缔造增量,创造大量新就业,提高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质量。
今年的案例推荐工作,例如虚拟数字人、元宇宙典型标准等案例都要求具备经济收益。元宇宙技术如何突破概念炒作阶段,在制造业降本增效、文旅消费升级等具体场景中转化为经济增长点?
盘和林举例称, 工业数字孪生方面:比如国内车企就普遍采用数字孪生,来实现减排和缩短交付时间;文旅虚拟展演方面:敦煌研究院“文博VR大空间探索展”通过XR技术还原壁画场景,北京故宫也有过类似的尝试,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方便游客云旅游,另一方面是能够向游客展示某个历史阶段,这些古迹文物的状态;虚拟数字人方面:电商平台普遍提供AI数字人客服,7×24小时处理业务咨询,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比如有跨境电商客户反应,AI数字客服能够帮助他们抢到订单,因为全球是有时差的,而AI数字人不用休息。
有网友开玩笑说,展望未来,或许我们可以用虚拟身份同时上班、就医、旅行,对这种变革正向合理地利用,还会对现实经济带来哪些改变?
盘和林表示,的确,元宇宙能够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当然,很多关于元宇宙的未来,现阶段还过于理想,所以,元宇宙带来的改变主要还是影响生活方式和现实经济。可以举几个例子:一是生产方式颠覆:工程师可通过虚拟分身同时管理多条产线,例如某汽车企业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单个工程师远程调控3个工厂。二是消费模式升级:文旅场景中,用户可在虚拟展厅“试穿”非遗服饰后,一键购买实体商品,从而带动文创产品销售额增长。三是就业结构重构:如“元宇宙架构师”“虚拟空间调解员”等百万级新职业的缔造,当然,元宇宙也会带来一些传统职业,比如客服销售人员需求的减少。四是对经济的影响:虚拟服务将拉动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五是创新金融体系:比如稳定币,比如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