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拆书帮|《生命传》: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正观新闻 时间:2025-07-11 18:31:06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自然》前编辑菲利普·鲍尔在其新书《生命传》中就探索了一种新的生物学——复杂生命更多是“涌现”的,而非“被编程”的。该书打破“基因决定论”,揭示生命是基因、蛋白质等多层级相互作用的涌现,探索从分子到群体智能的生命运作,融合科学与哲学,思考生命本质与未来科技,解答AI时代生命与智能的深层命题。

菲利普·鲍尔在书中颠覆了传统生物学的三大迷思:基因不是“主宰”:DNA并非生命的唯一指挥官,细胞、蛋白质、组织等层级各有其自主性。例如,同一基因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表达出完全不同的功能,生命的“剧本”远非线性。

生命拒绝简化类比:将生物体比作机器或计算机是误导性的。生命通过分子噪声、随机性和自组织实现动态平衡,而非预设程序。比如,免疫系统的“学习能力”远超任何算法。

生命是层级的交响乐:从RNA的转录纠错到细胞群体的集体决策,生命通过多层级协作“创造意义”。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学家方斯华·贾克柏所言:“生命可不只是一种单一组织,而是一系列像俄罗斯套娃那样互相嵌套的组织。”

在本书中,鲍尔不再局限于DNA的“线性叙事”,而是将生命视为一场“多维度的即兴演出”,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分子层面的基因、蛋白质、RNA,逐步拓展到细胞、组织、身体系统,最终探讨生命哲学与未来科技。全书共11章,每章聚焦一个关键层级,揭示生命如何通过多层次的相互作用涌现出复杂性。

我们能不能制造生命?AI是不是一种生命?这个问题在模拟生命运动的人工实体案例中尤为尖锐。生物工程师基特·帕克等人合作制造的“水母机器人”,主体为硅聚合物,附有大鼠心肌组织,能像真正的水母那样收缩、扩张身体游泳。列文、约书亚·邦加德及同事发现,蛙的细胞可组装成与蛙完全不同但具备成熟生物体特征的多细胞结构,这类实体被称为“异种机器人”。当生物与机器的边界逐渐消融,我们将迎来怎样的未来?

这些探索最终指向一个哲学命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鲍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可以认为生命是一种‘意义产生器’。你可以这么说,生命就是那些有能力赋予环境价值,进而找到其对宇宙来说的意义的实体。”

鲍尔以20余年科普写作积淀著成《生命传》,层层揭开生命运作面纱:理解生命的关键,在于把握多维度、多层次的相互作用与涌现性,这正是生命充满活力与奇迹的根源。

(来源 新黄河 记者 徐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