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通过40多年的消费社会研究,他将2021年至2043年划分为第五消费时代,认为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占有,而是以精神的满足、生活美学的丰富以及社群归属为导向 。
三浦展被誉为"日本消费研究第一人",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追踪研究日本家庭消费行为,陆续写下《下流社会》《孤独社会》《第四消费时代》等社会学著作 。这些研究不仅在日本引发热议,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2023年至2024年,三浦展在中国完成了数十场关于"经济发展"和"消费时代"的主题演讲,反响热烈 。值得注意的是,三浦展认为中国社会的经济、人口和消费观都在发生比日本更为剧烈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日本的两倍,人口老龄化进程可能更快。随着互联网经济与电商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第五消费时代可能比日本更早到来 。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五消费时代的特征与趋势,分析不同行业的变革与机遇,探讨科技与消费的融合,以及中国视角下的第五消费时代,并提出如何在这一新时代赢得未来10年发展的具体策略。
2. 第五消费时代的特征与趋势
2.1 第五消费时代的定义与特征
第五消费时代的核心理念是Well-being(幸福感),人们的消费行为将围绕7个"S"展开。
Slow(慢生活):从不停赶路到享受当下,从快速更迭的潮流到重视手工制作和旧物利用 。慢生活旅游是一种以"减速"为核心的旅行方式,强调深度体验而非景点打卡,如中国腾冲(温泉康养)、莫干山(民宿生态)等都属于慢生活旅游目的地。
Small(小规模):通过"步行15分钟商圈"追寻附近生活,强调小型化、本地化、区域化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更加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Sociable(社交性):注重人与人的真实连接、充满人情味 。在第五消费时代,人们更渴望社交互动和情感连接,消费行为也越来越注重社交属性。
Soft(柔软):适应慢行生活方式,追求舒适和柔和 。这种趋势体现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更加注重舒适度和人性化。
Sustainable(可持续):推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环保属性,可持续消费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因素。
Sensuous(感性):从感官刺激到精神按摩,追求情感体验和内心满足 。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带来的情感抚慰和使用体验,如家居产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习惯来设计,电子产品的交互界面也更加人性化 。
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解决社会问题):从利润至上到社会关怀,企业战略转向解决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其核心战略,通过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2.2 与前四个消费时代的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第五消费时代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其与前四个消费时代进行对比:
2.3 第五消费时代的驱动因素
第五消费时代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驱动:
3. 不同行业的变革与机遇
3.1 零售行业
零售行业在第五消费时代正经历深刻变革:
1.消费降级与折扣店兴起:在低价格零售时代,折扣店成为市场的明星。消费降级推动低价零售发展,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
2.电商内卷与短视频电商的变革:电商领域的内卷战火从传统电商平台蔓延到短视频领域。拼多多、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促使各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用户体验。
3.市场下沉与白牌崛起:市场下沉成为趋势,白牌产品(无品牌或小品牌产品)崛起。拼多多等企业成功把握下沉市场机会,通过低价策略和社交电商模式赢得市场。
4.体验式零售的兴起:零售不再仅仅是商品的售卖,而是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情感连接。实体店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和社区氛围,吸引消费者。
案例:拼多多通过社交电商模式创新,成功把握下沉市场机会。其"拼团"模式既降低了获客成本,又增强了用户粘性,成为第五消费时代零售业的典型成功案例。
报告延伸阅读:2025年即时零售全时段消费场景新趋势洞察报告-尼尔森IQ
相关报告原文查阅方式
3.2 餐饮行业
餐饮行业在第五消费时代也面临重大变革:
1.消费趋势转变:顾客更加追求"本我",以"悦己"消费为核心,消费趋势走向"满足自我内心幸福",餐饮需求向"吃得健康、吃得有质感"发展。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饱腹,而是更加注重食物的健康价值和品质体验。
2.企业内部变革:越来越多头部餐饮企业开始内部变革调整,优化供应链,提高食材质量,创新菜品。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也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3.业态创新:餐饮行业出现多种新业态,如社区餐饮、场景餐饮等。这些创新业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情感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场景化的服务。
4.线上线下融合:餐饮企业通过外卖、直播等方式拓展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500亿补贴官宣后的一周内,4124个餐饮品牌生意突破历史峰值9818次,2318个非餐饮品类订单量翻倍,显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巨大潜力。
案例:西贝的"欢聚餐厅"战略定位愈发清晰:不局限于特色地域风味,而是面向更广泛的消费场景,拓展多种菜系精华,满足不同口味需求。这种战略调整使西贝能够更好地适应第五消费时代的变化,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报告延伸阅读:2025年餐饮消费洞察报告
3.3 旅游行业
旅游行业在第五消费时代同样面临转型:
1.从硬件产品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2025年的文旅产业已经从硬件产品转向了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只有深入了解未来文旅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形态,以需求为导向,才能更好地设计文旅产品。
2."孤独经济"成为文旅新赛道:随着单身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孤独经济"成为文旅的新赛道。越来越多的独居者需要通过旅行等方式获得情感满足和社交连接。
3.慢生活旅游兴起:慢生活旅游是一种以"减速"为核心的旅行方式,强调深度体验而非景点打卡。这种旅游方式更注重体验和感受,而非走马观花式的观光。
4.沉浸式体验的普及:沉浸式文旅业态蓬勃发展,不断出新,为文旅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各大景区、度假区、商圈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消费体验有了质的提升。
案例:"津沽旧事"全沉浸文旅生态运营创新模式成为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的典型案例。这种模式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深度参与,获得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报告延伸阅读:2025年旅游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3.4 其他行业
除了上述行业外,第五消费时代还对其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教育行业:个性化、定制化教育需求增加,终身学习理念普及,成人教育市场扩大。在第五消费时代,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学习。
2.文化娱乐:体验式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更加看重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与自我成长。文化娱乐产业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3.健康医疗:健康意识提升,预防性医疗和健康管理需求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医疗产业向预防和健康管理方向发展。
4. 中国视角下的第五消费时代
中国和日本在消费时代的发展上有相似之处,但两国的文化氛围存在底层差异:
日本——悦己消费更注重真实感和使用价值,对未来的悲观情绪较强。日本社会充斥着"物哀"文化,他们充斥着对永恒的向往,象征永恒的天皇成为了日本民众刻画时代的符号,但注定无法实现。
中国——悦己消费更加包容,稍显务虚式的消费也可以被视为悦己消费。中国的文化氛围与日本不同,更倾向于长远视角和周期性思考,即便面对挫折,也可以潇洒道上一句:"大不了就从头再来"。
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在第五消费时代的悦己文化根基,也是膨胀的泡沫破裂后的产物。只不过与日本消费泡沫相比,中国实际上并没有经历过长周期的消费泡沫,而是一种"期望"泡沫的破裂。
5. 如何赢下未来的10年
5.1 个人层面
在第五消费时代,个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赢得未来10年:
1.树立"悦己"消费观:追求内心满足,注重情感体验和使用价值,而非简单的物质占有。这种消费观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而非外在的物质积累。
2.注重健康、学习与体验:在第五消费时代,健康、学习和体验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向。个人可以通过投资健康、持续学习和丰富体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保持开放心态,适应变革:第五消费时代的特征之一是变化快速,个人需要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革。这种适应能力将成为个人在第五消费时代的重要竞争力。
5.2 企业层面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第五消费时代赢得未来10年:
1.围绕Well-being核心理念调整经营策略:企业的经营策略应该围绕Well-being(幸福感)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关注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提供个性化体验:企业需要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体验。在第五消费时代,消费者对"独一无二"的追求愈发强烈,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服务模式。
3.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企业的战略应该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向解决社会问题,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纳入核心战略。
4.利用科技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企业应该充分利用AI、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科技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也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