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内瓦7月11日电 专访|推动“多元共治”的人工智能生态——访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国际合作部负责人
新华社记者王其冰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国际合作部负责人林桢日前在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要推动“多元共治”的人工智能生态,让人工智能成为缩小发展差距的全球公共产品。
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8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9日在峰会会场主办“全球人工智能融合:共享可持续未来的创新实践”分论坛。
林桢在采访中谈到如何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全球互联互通以及实现人工智能共享等问题。她说,有尼日利亚学者在分论坛上提出非洲需要本土化人工智能,这正是人工智能融合的核心——让技术扎根不同的发展土壤。“这让我们更确信: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的使命不仅是输出成果,更要推动‘多元共治’的人工智能生态。”
据林桢介绍,在金砖合作机制框架下,各成员国设立了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分支机构,构建起常态化联络和沟通机制,开展多样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金砖国家未来网络技术研发与创新水平,赋能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国分院作为国际电信联盟全球首批17个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心之一,积极落实国际电信联盟推动数字化发展的任务,推进技术标准、政策监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林桢说,从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现场的主题与气氛中可以感受到,全球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已经转向“系统解决”。“气候治理的数据协同、普惠医疗的技术适配等,核心都是‘如何让不同主体的努力形成合力’。这让我们(中国分院)的角色更清晰——既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更是协同机制的构建者。”
“没有适配多元需求的标准,人工智能就难以在民生领域落地。”林桢说,国际电信联盟在2024年10月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上形成人工智能标准化决议,印证了规则共建的必要性。弥合数字鸿沟不能仅靠单边输出,还需要金砖国家与全球伙伴共建政策协调、技术适配的合作网络。
“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创办于2017年。本届峰会由国际电信联盟与数十个联合国伙伴机构合作举办,并由瑞士政府共同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