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车市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围绕核心技术的价值竞争。无论是比亚迪凭借DM-i技术和自控产业链构筑的生态,还是小鹏在智能驾驶上的持续深耕,亦或是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对智能座舱和车机生态的重新定义,头部玩家们都在试图建立技术长板。作为近来新势力销量榜的领跑者,坚持全域自研的零跑汽车不仅在技术上全面冲顶,而且还凭借越级化的打法,将竞争引向了“品价比”的深水区。
全域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高通骁龙8295旗舰座舱芯片……这三大核心技术以往主要出现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上。但随着全新零跑C11的入市,一举将这几项技术拉入15万元级别的主流战场。此举无疑将对现有市场竞品构成巨大压力。以行业标杆特斯拉Model Y为例,其后轮驱动版起售价仍在20万元以上,且在智能硬件层面并未配备激光雷达,其5.9秒的百公里加速性能,也被全新C11后驱版的6.1秒紧紧咬住。另一位强劲对手小鹏G6,虽同样以技术见长,并搭载800V平台,但其价格门槛也显著高于全新C11。
其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标配的全域800V高压平台。就在一年多以前,800V还是保时捷Taycan、小米SU7等高价位或高流量车型的专属名词,是快速补能、缓解里程焦虑的核心技术之一。全新C11纯电版最快18分钟可完成30%-80%的补能,这一数据无疑给仍在使用400V平台的一众同价位车型带来了巨大压力。
如果说800V平台解决的是补能焦虑,那么激光雷达的下放,则直击智驾痛点。在智能辅助驾驶的路径选择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方案和以华为、小鹏为代表的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方案仍在激烈交锋。后者因其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光线下的感知冗余,被许多消费者视为更可靠的选择,但成本始终是其普及的最大障碍。全新C11搭载激光雷达,配合高通8650芯片,采用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技术,并保留了未来升级至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的能力。零跑此次将此技术路径引入15万级产品,预示着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速度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智能座舱成为智驾外的又一核心战场。作为高阶芯片的代表,高通骁龙SA8295P旗舰芯片目前主要被应用于蔚来、极氪等品牌的高端车型上,其算力是主流车型仍在使用的8155芯片的数倍。而全新零跑C11实现了标配,同时搭载国内新势力首家自产自研超大60英寸AR-HUD。毫无疑问,随着上述高阶技术逐渐被拉低到更亲民的价位,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利好。但对于车企而言,下一个竞争高地又将在何方?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