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张睿
编辑 | 志豪
车东西7月12日消息,日前,零跑汽车旗下中型SUV全新零跑C11(参数丨图片)正式上市。
此次全新零跑C11共有3个纯电版本和2个增程版本,上市指导价为14.98-16.58万元。
▲全新零跑C11上市指导价
权益方面,即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24点,通过零跑官方APP、小程序、官网支付5000元定金完成定购的用户,可以获得5000元/台的现金补贴和5000元/台的金融贴等,进一步拉低了全新零跑C11的入手价格。
▲全新零跑C11上市权益
一、纯电版续航提升至640km 辅助驾驶芯片换为高通8650
具体来看,全新零跑C11较现款在多方面进行了升级,尤其是在续航和智能化配置方面。
▲全新零跑C11发布会现场
电驱性能方面,全新零跑C11搭载800V高压SIC四合一电驱,重量仅75kg,峰值功率220kW,峰值扭矩360N·m,百公里加速最快6.1秒。
续航方面,全新零跑C11纯电版车型搭载81.9kWh容量电池,CLTC续航提升至640km,并标配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快充平台,30%-80% SOC最快充电时间需18分钟,百公里电耗为14.4kWh。
增程版则采用全新一代1.5L增程动力系统,CLTC纯电续航300km,配合47L油箱容积,CLTC综合续航达1220km。
辅助驾驶方面,全新零跑C11拥有28个智能感知硬件与高通8650芯片组合,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通勤领航辅助、泊车辅助等27项辅助驾驶功能。
▲全新零跑C11拥有28个智能感知硬件
其还搭载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将感知、预测、规划等独立的模块整合,简化系统架构,减少了传递损失,大大减少了误差和延迟,可适应更复杂的场景,还可以在未来升级到“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功能。
此外,零跑自研的“零博弈”人机共驾算法,可平顺处理方向盘力矩的退出与进入,避免传统辅助驾驶系统“抢方向”的突兀感,让人机可以丝滑交接,达到无感的“人机共驾”。
智能座舱方面,全新零跑C11搭载了高通骁龙SA8295P芯片驱动Leapmotor OS 4.0 Plus交互系统,搭载自产自研的超大60英寸AR-HUD,亮度高达16000nit,强光环境下依旧清晰可见,可提供车速模式、AR模式、地图模式三种智能场景模式。
▲全新零跑C11座舱
同时,AI语音融合DeepSeek+通义千问双模型,支持多模态指令与120km/h高速通话降噪,理解力、专业度、响应速度提升。
底盘方面,全新零跑C11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配合FSD可变阻尼减振器,实现颠簸路面舒适性提升50%以上,高速过弯侧倾抑制小于3°。
制动系统则搭载大陆Onebox线控制动,实现同级最优35.7m的制动距离,配合低附路面20%对开坡道爬坡能力,确保全场景驾控稳定性。
安全方面,全新零跑C11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81.9%,热成型钢占比23.37%,采用TWB一体式热成型地板梁与2000MPa核潜艇级热成型材料。
▲全新零跑C11车身
电池安全方面,全新零跑C11采用了CTC2.0 Plu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提升扭转刚度15.5%,配合AI云诊断+AI BMS大数据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热失控后48小时不起火、不爆炸。
主动安全层面,全新C11搭载零跑自研LMC一体化运动融合控制技术,能够在120公里时速爆胎、湿滑冰雪路面、高速过弯等极端情况下保持车身稳定,提高驾驶安全性。
二、中控升级17.3英寸大屏 前排座椅支通风、加热、按摩
全新零跑C11在外观内饰和舒适性配置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升级。
外观方面,全新零跑C11的造型设计延续零跑“科技自然美学”核心理念,实现了0.28Cd风阻系数。新增“雾凇米”外观色。
▲全新零跑C11外观
内饰方面,全新零跑C11内饰整体造型焕新为家族式设计,中控区域升级为同级最大17.3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分辨率达到2.8K。
▲全新零跑C11内饰
此外,全新C11还搭载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可以与中控屏和60英寸AR-HUD构建三维交互界面。
舒适性配置方面,全新零跑C11前排座椅支持多向电动调节、腰部支撑4向电动调节、吸入式通风、加热、按摩、记忆、迎宾以及副驾电动腿托4向调节等功能。
▲全新零跑C11座椅
后排座椅同样支持加热功能,并新增靠背27°与32°两级调节,配合隐私玻璃与多功能触控屏,打造专属移动舒适舱。
值得关注的是,全新零跑C11还搭载了2160W功率的21扬PSS豪华音响,支持7.1.4杜比全景声与四种自研音效模式。
结语:全新零跑C11正式上市
零跑汽车方面在发布会上表示“经典不是昙花一现的爆款,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长青产品。”
目前零跑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点突破1500家,累计交付量已超80万台,且2025年3月至6月,零跑汽车持续登顶新势力月销榜,稳居新势力第一梯队。
而结合售价来看,全新零跑C11的登场或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型SUV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