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7月多地紧急预警!利用稳定币噱头非法集资和洗钱等风险要警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北京商报 时间:2025-07-14 22:16:53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进入7月,火爆一时的稳定币,形势再现显著变化,相较此前的市场热逐,近期出现的更多是风险警示。

继全球监管"泼凉水",稳定币逐渐降温后,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7月以来,包括北京、深圳、苏州、重庆、宁夏等在内的国内多地接近监管方接连发布风险提示,严肃指出这一新兴概念正被不法分子当作"障眼法",肆意用于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危害不容小觑。


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率先发声。据其监测,一些不法机构打着"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幌子,利用公众对稳定币认识的不足,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等手段吸收资金,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

这些行为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出非法集资、赌博、诈骗、传销、洗钱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对公众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紧接着,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进一步揭露了不法机构与个人的惯用伎俩。他们借助"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等噱头,利用"稳定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Web3.0"等新兴且复杂的概念,对所谓的"虚拟货币""数字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包装和炒作。

这些不法分子往往承诺高额回报,以此诱导公众投入资金。但实际上,此类活动具有显著的非法集资风险特征。

除此之外,宁夏、重庆、苏州等多地也相继发布类似的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

"此次监管信号很明确,国内一直严禁炒作加密货币,稳定币也不可能替代现有国内成熟的支付体系,更不要说借稳定币集资这种违法行为。"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不法分子借"稳定币"行非法集资、诈骗之事,实际是在扰乱金融秩序。因此,多地提示稳定币风险,也反映出监管对稳定币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视。

实际上,此次多地集中发布稳定币风险警示并非毫无缘由。从稳定币自身特性来看,虽然其设计初衷是通过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等)、实物资产(如黄金)或一篮子资产挂钩,来对冲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剧烈价格波动,从而成为区块链生态中的支付工具,但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

例如,当出现储备不足或大规模赎回情况时,稳定币可能面临脱钩风险,即其价值无法维持与锚定资产的稳定关联。而且,不同稳定币发行机构间的透明度、储备机制、审计质量和资产托管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这使得风险敞口分布难以统一度量,大大增加了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尚未完全确立,这就容易出现监管套利等风险问题。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监管的空白或差异,打着稳定币的旗号,肆意开展违法犯罪活动。

就在近期,"鑫慷嘉金融传销案"震惊了整个金融圈,200万投资者血本无归,130亿元资金去向不明。涉案平台以虚拟资产投资为由头,以稳定币为支付手段,以传销为组织架构,以庞氏骗局为运作方式,在崩盘前的48小时内,项目方借助混币器将聚拢的高达约18亿USDT的资金迅速转移至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

"正规的资产交易平台,应具备相关的合法资质,并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指出,目前,骗子常常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稳定币"等看似高深的专业术语来包装骗局,让普通公众望而生畏,不敢质疑。

但实际上,这些术语可能只是用来掩盖其非法目的的幌子。公众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这些花里胡哨的术语迷惑。如果对某个投资项目涉及的专业概念不理解,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深入了解其真实含义和运作机制,避免盲目投资。

王蓬博同样认为,在稳定币相关业务真正落地推出之前,建议投资者应保持理性,谨慎看待其中的投资机会。

多地接近监管方也提醒,广大群众应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不要轻信各种天花乱坠的投资承诺,需要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与此同时,公众应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若发现相关机构以投资稳定币等名义从事非法集资行为,应及时向市、区处非牵头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