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21对话|马斯克再冲刺脑机接口技术,“黑匣子”有新突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7-14 22:30:11

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马斯克又放大招了。在最近Neuralink的发布会上,他提到计划在2028年实现“全脑接口”计划。这到底是一个噱头,还是真的就近在眼前?脑机接口行业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记者对话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听听他的分析。

《21世纪》:怎么看Neuralink到2028年实现“全脑接口”的新规划?

陶虎:我先简单解释下,马斯克所谓的“全脑接口”,其实是指多脑区的接口,涵盖运动区、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等。但并不是在脑子里所有地方,每个神经元上,都插入一个接口。

当然,多脑区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一方面,多脑区代表可以进行不同功能的探索,同时有些复杂的功能,确实是需要大脑的多脑区进行协同工作。

另一方面,要提高接口效率,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效率,其中通道数是很关键的指标。

在过去多年,业内多停留在几通道或几十通道的水平,但目前,无论马斯克主导的Neuralink还是国内包括脑虎科技在内的头部企业,已经可以做到百通道或几百通道的量级。

当然马斯克还提到,Neuralink可以让脑机植入时间大幅缩短,而且相对更安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

《21世纪》:为什么Neuralink的脑机连接通道数看起来远超同业?难点在哪里?

陶虎:对高通量方面,应该关注有效高通量。就是每个通道之间的数据,有相应的独特性。也就是相当于,一个通道的信息,怎么去更合理地安排电极的输入。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它核心技术都来源于集成电路制造,因为现在做得最好的、而且需要的,也就是单细胞或者单神经元记录或者刺激。脑神经元大概有多大?大概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所以也就是,只需要每个电极做到微米级别就足够。根本用不到现在先进制程的3-7纳米工艺。所以这并不是技术限制所在。

无论是脑虎科技还是其他团队,马斯克现在如果做到3500通道数甚至30000通道数,我们也很快能做出来。

但脑机接口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在单点炫技的工程。如果做万道通道数、十万通道数可以做出来,那后续还需要有脑电信号芯片与之匹配,也即每个通道后,需要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

这本身确实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它更多是作为一个植入到人体里,特别是植入到颅骨内的大脑周边或大脑里的器件,有太多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操性考虑。

因此难度本身并不大,但同时为什么马斯克能做到?

其实我们也能做到,只不过Neuralink做了取舍。它依然不可能做到把几万通道的信息,实时传输出来,而是把数据进行了大量压缩、处理。Neuralink会把对其应用场景相关的数据,其中一些关键特征提取出来,再对其压缩一百倍甚至一万倍,这样才能满足无线通讯的要求。功耗方面,也是通过牺牲一定性能,来实现低功耗、保护发热情况。核心是根据应用场景产品的需要,来针对性进行很多妥协和产品切割,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