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针刺瞬间爆燃!极限测试让充电宝隐患无处遁形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5-07-15 10:20:36

这段时间,充电宝成为热点话题。为了提升充电宝质量安全水平,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制定更严格的移动电源(充电宝)强制性国家标准。

充电宝将迎新国标

安全技术规范拟升级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目前正在公开征集对《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制定后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对包括充电宝在内的移动电源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新国标将在现有的移动电源锂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基础上增加或提升过度充电、针刺、挤压、热滥用等试验要求。新标准还将考虑对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电池组的关键生产过程工艺和影响电池安全的关键材料提出要求,并评估移动电源老化使用后的安全性。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中心电池研究室主任 耿振峰:针对移动电源拟提出智能监测要求,增加对电池电压、温度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功能,并考虑新增容量、电压智能调节、设备间交互通信等功能。


耿振峰表示,目前移动电源行业暴露出的问题除了产品质量以外,还存在部分企业的自身生产管理不严和送检与量产产品不一致等情况。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600多家移动电源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和消费国。

如何安全使用充电宝?

消费者认知差异明显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共发生15起旅客携带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的事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如何安全使用充电宝,消费者的认知还存在不小差异。

采访中,部分消费者表示,自从民航局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后,他们计划购买符合新规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充电宝时要求符合3C标准,这是最低的标准要求。


消费者:打算马上买3C的充电宝,有时出差需要坐飞机。


有些消费者已经对充电宝的安全使用常识有所了解,但也有人不知道如何区分选择合格充电宝和充电宝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消费者:以前经常插在电源上充电就不管了,现在很小心,最多充半天就拔下来。


消费者:家里以前有一个充电宝,摔了一下就鼓包,后来我们就不敢用了。


消费者:想知道现在哪些充电宝能用,哪些不能用,怎么个区分法?


消费者:不知道充电宝是不是有使用年限,充电次数多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高温 针刺 过充

记者探访充电宝极限测试

移动电源(充电宝)国家标准制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障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因此标准制定项目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各种实验来模拟极端环境,测试移动电源(充电宝)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负责移动电源新国标制定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实验室,记者准备了很多移动电源(充电宝),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对充电宝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实验的第一步是先把充电宝最核心的零件——锂电池电芯拆解出来。


测试高温使用对电芯影响的实验中,安全中心测试工程师把电池放到温箱里,然后关上门,设定好温度。


20多分钟后,温箱里的电芯开始逐渐鼓胀。通过高速摄影装置,记者看到,电芯在鼓胀到极限后像气球一样破裂,在喷出气体的瞬间发生了起火爆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电芯的隔膜如果发生破裂,很容易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也就是起火爆炸。


模拟尖锐物品刺入电池的安全风险实验中,记者看到,随着电池表皮被刺破,瞬间火花四溅,电池也很快爆燃。


充电宝过度充电,或者使用不匹配的电源适配器,会造成什么后果?

过充实验中,安全中心测试工程师模拟异常的电压,对电芯进行过充电。


将电池接电,放入防爆箱后,技术人员开始对电池进行加压充电。大约20分钟后,电池由于过充开始鼓包并发生爆炸。


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实验都是模拟极端环境和条件进行的测试,如果您是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合格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安全的,但使用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一些有风险的行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中心电池研究室主任 耿振峰:充电宝不要放在夏天暴晒的汽车前窗。在家里避免被宠物咬到,频繁扔、跌落这些现象也要避免。放在背包里的时候,与其他一些物品、工具等避免强力挤压或者用力接触,防止相关使用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