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CD47继续等待拐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7-15 14:22:44

文 | 氨基观察

CD47靶点的拐点,还要再等等。

6月30,辉瑞宣布其从Trillium收购而来的CD47靶向药物maplirpacept,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2期临床,因患者招募困难而终止。

此前,来自Trillium的另一种抗CD47产品ontorpacept已悄然消失在辉瑞的管线中。

尽管辉瑞声称终止maplirpacept临床的决定,并非基于任何安全性或有效性方面的担忧,还将继续研究在其他血癌中的应用。然而,这仍意味着,辉瑞2021年以22.6亿美元收购Trillium,获得的核心资产彻底受挫。

作为曾与吉利德、ALX oncology等CD47先驱、并驾齐驱的玩家,辉瑞的“撤退”无疑是对本就充满争议的CD47靶点的又一记重锤。

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明星靶点”,失败早已不是新鲜事:吉利德旗下magrolimab的多项临床试验因安全性问题频频遇挫,ALXoncology的Evorpacept也因疗效不足在早期研究中折戟……一连串的失利让市场对CD47的前景充满疑虑。

当然,尽管前路荆棘,但行业仍未放弃。就在辉瑞宣布终止试验的同一天,复宏汉霖却与HanchorBio签署重大对外许可协议,加码CD47领域。

一边是巨头退场的“寒意”,一边是企业逆势布局的“热度”。这场围绕CD47的研发博弈,正迎来最关键的审视时期。

22.6亿美金布局遇冷

2021年,辉瑞以22.6亿美元收购Trillium Therapeutics,将其CD47靶向药物maplirpacept(TTI-622)和ontorpacept(TTI-621)收入囊中。这笔交易曾被视为辉瑞在免疫肿瘤领域的关键布局。

彼时CD47靶点所承载的期待,丝毫不逊色于PD-1。

作为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癌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尤其高表达于血液肿瘤中),CD47的“致癌机制”很明确。

一方面,它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SIRPα)结合,释放出“别吃我”信号,帮助肿瘤细胞逃逸吞噬。另一方面,CD47可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结合,抑制信号转导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基于此,CD47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市场期待着,CD47作为免疫逃逸的关键靶点,能够复制PD-1的成功。而Trillium的管线,则能够帮助辉瑞在百亿竞赛中抢占先机。

第一代CD47药物的严重临床副作用主要是血液不良反应,包括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为应对一代CD47药物的安全性隐患,Trillium采用了降低CD47药物与红细胞结合能力的抗体差异化设计策略,以此避免对红细胞的杀伤。

简单来说,二者都是IgG Fc融合蛋白,ontorpacept的抗体亚型为IgG1,对CD47释放的信号抑制作用强烈,主打复发/难治性DLBCL适应症。

而maplirpacept则采用SIRPα-IgG4Fc融合蛋白设计,相对来说,减弱了Fc激活实现温和吞噬。更关键的是,该分子经过工程化后对红细胞亲和性极低,理论上可避开贫血副作用。

正是这些差异化卖点,让辉瑞决心豪掷重金收购Trillium,成为CD47先驱之一。

然而,2024年ontorpacept悄然从管线中消失。不久前,辉瑞又宣布maplirpacept因招募困难终止与来那度胺联合治疗r/r DLBCL的2期临床。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临床于2023年8月启动,目前仅入组6例患者,尽管辉瑞声称该决定并非基于任何安全性和/或有效性方面的担忧,但是,考虑到DLBCL并非罕见病,作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患者群体并不小。加之辉瑞强大的临床开发能力和资源,理论上,不应该存在招募困难的问题。

医生和患者的顾虑,直指CD47靶点挥之不去的阴影,安全性危机。毕竟,这是目前CD47尚未逃开的魔咒。

接连折戟

辉瑞的“撤退”,再次凸显CD47靶点的突围难度。这个曾被视为新癌症药物希望的靶点,正被一连串失利笼罩。

辉瑞发布公告之前的4月份,ALX Oncology的evorpacept再次传来失败消息:其与K药联用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试验中,未显示出优于K药单药的疗效。

随着evorpacept、maplirpacept的受挫,海外目前已无进入临床2期的CD47单抗管线。

更早前,最受关注的是吉利德对其CD47抑制剂magrolimab的投入和放弃。

吉利德以49亿美元高价收购Forty Seven,获得了magrolimab。然而,在一项针对未经治疗MDS的3期临床中表现惨淡:263名接受magrolimab治疗的患者中,有76.4%发生了≥3级TEAEs。更难以接受的是,magrolimab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中位生存期15.9个月VS对照组18.6个月)。

这一结果也彻底暴露出CD47靶点的核心困境——毒性与疗效的平衡,难以达成。

CD47抗体高亲和力容易被“中和”,引发“抗原沉默”,因此治疗需提高剂量。但CD47高表达于正常红细胞,高剂量会带来贫血、溶血等严重血液毒性问题。

辉瑞的maplirpacept虽通过SIRPα-IgG4融合蛋白尝试减毒,但过度弱化结合力而使得疗效不足,进而采用高剂量给药。

临床上,ontopacept和 maplirpacept的最大剂量分别为2 mg/kg和24 mg/kg。尽管临床结果中maplirpacept导致的≥3级不良事件比ontorpacept更少,但还是有30%的血小板减少事件出现。

不过,辉瑞尚未完全放弃,仍在试图挽救这一高价收购的资产。其表示maplirpacept仍在开展多发性骨髓瘤的1期临床试验,以及联合Columvi(CD20×CD3)和 Gazyva(CD20)治疗r/r DLBCL的1期临床治疗试验。

坚守与新入局者

如同辉瑞一样,尽管遭遇重重困难,ALX Oncology也未放弃。

作为少数能挺到现在的抑制剂,ALX Oncology的evorpacept已在多种适应症上“排雷”。

早先ALX Oncology的evorpacept的适应症选择与吉利德一样,首推MDS和AML。但对比阿扎胞苷(Azacitidine)单药疗效,evorpacept + Azacitidine联用并没有在MDS上取得显著改善,基于此,AML这一适应症也被迫放弃。

随后evorpacept与K药联用,未能提高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客观缓解率,意味着ALX Oncology的又一次尝试失败。

尽管如此,ALX Oncology仍在探索新的适应症或药物组合应用。从最新的研发汇报来看,公司已启动两项新的临床实验,包括联合trastuzumab(靶向HER2)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2期临床试验ASPEN-Breast,以及联合cetuximab(靶向EGFR)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1期临床试验ASPEN-CRC。

ALX Oncology选择坚守的同时,还有药企选择新入局CD47。

就在辉瑞宣布终止临床试验的同一天,复宏汉霖宣布支付1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总额高达1.92亿美元的开发与注册里程碑付款,获得汉康生物CD47抑制剂HCB101在中国、东南亚特定国家及中东和北非地区特定国家的权益,以及在日本市场的优先谈判权。

复宏汉霖也并非盲目“下注”,除了出于对前CEO刘世高博士的信任,更多是看上了HCB101在血液安全性上的优势。

HCB101并非CD47单抗,而是SIRPα-Fc融合蛋白。从此前公布的1期临床实验结果来看,32例晚期实体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贫血事件发生率为17%,且均为1-2级。目前HCB101针对实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实体瘤的试验已推进至2期临床。

更多的探索

复宏汉霖之前,国内已有多家药企布局于此。

在单药进展方面,康方生物的单抗莱法利(AK117),通过改造抗体的CD47蛋白结合构像,让它尽可能结合更少的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凝集。在1期爬坡实验中,AK117最高给药队列为45mg/kg。

疗效上,在针对MDS的临床Ib期临床试验中,27例可评估患者中CR率为48.1%, 24例随访≥3个月的可评估患者中,CR率进一步升至54.2%。

去年8月,康方生物启动了全球范围的AK117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诊较高危MDS的2期临床。

除单药探索,国内药企在CD47靶点上还在尝试更多。

在联合疗法上,宜明昂科的IMM01正在推进两项3期临床,分别为IMM01与替雷利珠单抗联用治疗PD(L)-1单抗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IMM01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康方生物也开展了AK117联合AZA治疗初诊较高危MDS的全球2期临床,以及AK112联合AK117 PD-L1表达阳性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并与K药对照的3期临床,这也是全球首个启动的CD47实体瘤疗法3期临床。

从现有公司的尝试不难看出,CD47靶点已经逐步转向“合作”范式,在实体瘤领域的联合治疗也逐渐成为CD47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双抗也成了多家药企竞争的选择。

比如,宜明昂科靶向CD47和PDL1的双抗IMM0306,目前已获临床许可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康方生物的AK132,靶向Claudin18.2/CD47,能以高亲和力同时结合两种抗原,同样也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国内药企在探索CD47细胞疗法。总之,尽管CD47靶点研发困难重重,但国内药企仍在积极探索,不断尝试新的策略和机制。

CD47过去多年的沉浮,再次映照着创新药的残酷法则。某种程度上,先驱的失利是科学试错的必然代价,而无论是坚守者还是进击者,则正在开启一场新的“赌博”。当靶点从神坛跌落,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