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抢先机、重效率、拼速度!让“创新种子”在浦东落地生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浦东发布 时间:2025-07-15 13:01:24

“源头创新就要从种子开始做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带着‘创新种子’的科学家、创新团队愿意来更愿意留下来。”这几天,作为浦东首批入选上海高质量孵化器之一的莘泽孵化器创始人曲奕非常忙,积极参与推进“2025全球生命健康科技概念验证大赛”,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带着前沿“创新种子”项目集聚浦东,未来都有希望成为产业的“参天大树”。

日前召开的五届区委八次全会强调,加快形成“产、学、研、用、金、人”融合赋能的科创产业生态,培育产学研结合、科产金循环,教科人一体、上下游衔接、大中小协同的创新格局。

浦东是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在“0—1—10—100”这个从基础研究到科创产业的全过程创新链上,如何加速培育未来的“科创核爆点”?浦东正通过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构建“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打造“创业营”等多元形式,抢先机、重效率、拼速度,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的科学家在浦东落地生根。

打造成果转化“最短路径”

“概念验证”是近年来我国科技界的一个热词,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7月10日,《上海市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概念验证平台将成为上海科技创新布局和科技管理改革的重点任务,其中就提出支持在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若干示范效应明显的概念验证平台,吸引一批科技成果、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

在浦东,“概念验证”并不是一个新词。去年,莘泽孵化器在浦东发起了全国首个以“行业科技概念验证”为切入点的大赛——全球生命健康科技概念验证大赛,吸引了近40个科学家创始人团队关注。

“验证结果是‘可行’,证明具备了产品化条件,我们将携手科学家一起走下去。如果验证下来发现‘不行’,科学家们也能及时止损。这都是对于创新的降本增效。”“智星港”概念验证中心是莘泽专设的超前孵化板块,该中心主要负责人徐荣表示,“我们希望能通过实践将概念验证的运营模式真正走起来。”

概念验证的核心目的就是找到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最短路径。去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团队带来的《罕见病智能辅助诊疗与产前诊断系统》项目通过了大赛立项评审,今年该项目在莘泽孵化器等推动下,已成功实现入院测试。

“在大赛后,项目已经快速推进到了临床转化应用阶段,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将正式成立项目公司,浦东是我们的首选地。”陈华表示。

科学家们为何对概念验证如此关心?其根本在于从“0—1”的这条路太难走,如何让科学家不放弃,能安心做最前沿的突破,浦东的高质量孵化器、专业化孵化器都选择“跨前一步”。

“从去年10月第一批入驻,我们没有花重金配置任何设备,相当于拎着包就进来搞研发了,项目研发进程非常快。”靶联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开发针对癌症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官黄长江透露,自从在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开启“创”药之路后,多个项目已经做到了临床前。

由上海医药携手一流高校及顶尖科研机构共同创立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引擎——“上海前沿”去年在浦东启用。今年2月,“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正式落地,该中心由“上海前沿”与交大医学院联手共建。据介绍,目前已筛选路演项目19个,吸引科研、产业、资本方近300人参与交流,正在针对第一批申报概念验证项目进行遴选,评审组涵盖成果转化、科学界、医疗机构、产业界及投资专家。

上海前沿总经理李晓东表示,“我们偏向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入驻企业的项目需要有‘0-1’的创新性。已有5-6个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希望尽快实现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建立里程碑式支持与验证服务机制

长三角国创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副书记李积宗认为,概念验证中心的成功之道是拥有配置各方面资源的能力,包括大企业合作、应用场景试点和资金支持,以更好应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多方联动形成多赢局面。“从全过程创新来看,概念验证可以与‘拨投结合’有机衔接。”

这一点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中就提出,依托概念验证平台,联动未来产业基金,进一步挖掘初始验证成果的核心价值,聚焦“试错”和“路线”,组建来自技术、产业、资本等方面专家,筛选高价值成果,建立里程碑式支持与验证服务机制。

今年1月,非接触式超声血液流量计、罕见病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获得“NICE-莘泽智星港概念验证资金”支持,成为首批获资助项目,长三角国创中心与莘泽智星港分别出资440万元。上海医药也拿出专项基金投入“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在浦东,科创服务的“氛围感”让科学家团队“守住心”专心搞科研,留下来的企业“定下心”去实现“1—10—100”的商业化、产业化突破。

如浦东软件园、张江高科作为区内重点孵化机构,近年来都推出了“创业营”,其吸引点之一在于助力企业在技术、市场、资金等维度实现突破与加速成长。

2028年有望实现全球首款AI优化大模型FPGA芯片量产的睿格智芯董事长姚顾波就认为浦东推出的科技服务直击了创业者的需求。最近,他参与了浦软孵化器与中电智方舟联合打造的“芯智AI加速营”活动,收获了不少产业链、投融资机构的新伙伴。“初创企业最需要的服务就是拓展‘生态圈’,这一点浦东做得不错,包括建立了测试平台、搭建与大企业的合作桥梁等。”

作为科技与产业跨界融合的“催化剂”,浦东科技服务业规模质效全面跃升。营收从2021年的101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472亿元,三年增加45%。今年1-5月,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679亿元,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3.0%。

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和内在机理,密切跟踪技术演进趋势、技术路线和创新模式变化,将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坚持“创新策源-创新转化-生态建设”的链式发展思路,引导大科学设施平台资源进一步向企业用户开放共享;打通高校院所与本地孵化载体、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特色园区衔接路径;构建多层次孵化体系,加快高质量孵化器、专业化孵化器、面向未来产业的孵化器等载体建设等,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