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CPO概念上涨!新易盛一马当先,业绩全线飘红成主因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览富财经网 时间:2025-07-15 18:28:10

上市公司半年业绩预告陆续出炉,算力行业企业业绩分外亮眼。

7月14日,光模块龙头新易盛(300502.SZ)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元至42亿元,同比增长327.68%至385.47%;扣非净利润为36.91亿元至41.91亿元,同比增长326.84%至384.66%。

上周,以工业富联(601138.SH)、沪电股份(002463.SZ)、华工科技(000988.SZ)等为代表的算力链公司相继发布业绩预告,均实现较快增长,反映出算力行业景气度依然较高。

与算力相辅相成、深度关联的CPO板块在该消息的刺激下迎来了上涨,新易盛、中际旭创(300308.SZ)、东田微(301183.SZ)、仕佳光子(688313.SH)、天孚通信(300394.SZ)、光库科技(300620.SZ)、鹏鼎控股(002838.SZ)、东山精密(002384.SZ)等多只成分股迎来大幅度上涨。



算力需求拉动CPO技术落地

CPO(Co-packagedoptics,光电共封装技术)是将硅光电组件与电子晶片封装相结合,通过设备(交换机等)和光模块等耦合在背板PCB上,通过液冷板降温,降低功耗。

如今,算力链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AI算力需求的爆发。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光电转换的核心组件,其高速率、低功耗需求直接推动CPO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据Lightcounting预测,2025年800G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超过400G,而CPO技术在1.6T及以上速率场景的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的12%升至2027年的30%。这种技术迭代的加速,使得CPO成为解决高算力传输瓶颈的关键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如OIF、CCITA)和企业联盟(如微软、英伟达)均在积极推动 PO技术标准化。

例如,博通Tomahawk 6 CPO交换机已开始交付,支持51.2T交换容量,而华为与中际旭创合作开发的51.2T CPO光引擎已进入测试阶段。这种生态协同不仅降低了技术兼容性风险,还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

据摩根大通预测,CPO业务的毛利率可达50%以上,显著高于传统光模块的30%。

国内厂商从跟跑到引领

目前,中国光模块厂商在全球市占率已达70%(TOP10中占7席),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在800G和1.6T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全球市占率超40%,1.6T产品于2025年Q2起放量;新易盛1.6T模块获英伟达认证,北美订单占比提升至70%。这种头部效应在CPO领域更为显著。预计2025年中际旭创在板级CPO市场占40%,新易盛在高端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

在此情形下,国内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其中,Ⅲ-V族半导体材料(如GaAs、InP)的4英寸衬底片良率提升至85%,打破日本住友电工垄断;液冷散热材料和高精度耦合设备的国产化率超过60%。尽管高端硅光芯片仍依赖进口(自给率约30%),但中际旭创、新易盛通过自研硅光技术,已实现800G模块的全流程自主生产,并计划在2025年将1.6T模块的国产芯片占比提升至50%。

布局公司业绩亮眼

根据同花顺,A股的CPO板块共有成分股89只,板块总市值为2.40万亿。近期以来,89只成分股中,65只实现了上涨。

今日,新易盛与中际旭创作为龙头涨幅最高,分别为20CM涨停与上涨16.68%,东田微排名第三,上涨13.92%。

据介绍,东田微专注于精密光电薄膜元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其CPO业务主要是为光模块提供上游光学元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等光通信行业的多个终端领域,在CPO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上游位置。

东田微已得到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华为海思光电、海信宽带4家全球十大光模块厂商的认证,且与铭普光磁有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公司还与中国电子十三所下属麦特达、瑞谷光网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CPO相关产品提供配套光学元件。

2025年一季度,东田微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26.88%;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幅达155.43%。

仕佳光子今日股价上涨13.55%,仕佳光子的CPO业务是其光通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华为海思等采购其AWG芯片、DFB激光器用于800G/1.6T硅光模块,可适配英伟达GB200超算架构。

2025年一季度,仕佳光子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增加121%;净利润9319万元,同比增加1004%。光芯片及器件业务占比从56% 提升至70%+。

天孚通信的CPO业务以1.6T硅光引擎为核心,采用硅光混合集成方案,耦合效率达95%以上,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30%,适配6G网络单通道200Gbps 传输速率。其独创的“光引擎+ FAU(光纤阵列单元)”组合解决了CPO精密耦合难题,全球市占率超30%。

公司还是英伟达CPO供应链中唯一的大陆厂商,为其Quantum-X交换机提供光引擎和无源光纤互联解决方案,2025年预计交付170万只1.6T光引擎,占英伟达供应链份额65%。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9.45亿元,同比增长29.11%;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21.07%。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