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川观智库丨从浙江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得到的三点启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5-07-15 20:22:27

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尹梦奇

2025年上半年,浙江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很忙”,不仅活动一场接一场,发布的政策也接连不断。就在前不久,“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明确未来重点抓好四个关键领域:加快构建新型算力体系、加速落地一批牵引力强和影响力大的应用场景、让企业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导力量、不断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如此,该省还提出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赢得发展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

企业是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驱动力量,其发展动向是产业风向标。近日,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调研组深入浙江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关键环节重点企业以及行业协会,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当地企业发展最新动向和举措,学习浙江引育AI产业的好经验、好办法,为四川更好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在为期一周的深入走访中,调研组从浙江AI标杆企业发展实践中得到三点思考,为四川更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参考。

启示一

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渴”

优先发展公共云 降门槛、降成本、少浪费

今年2月,阿里云集团发布重磅消息,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投资额超过去十年总和。阿里云智能集团战略发展西南总经理黄蕾坦言,当前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领域,无疑迎来了一场“百年不遇之科技大变革”,特别是2025年进入AI应用元年,AI落地千行百业,而这些背后都需要大量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算力支持,这也是阿里云下定决心投入巨资的重要原因。

调研组结合阿里云在“大本营”浙江杭州发展的相关经验梳理发现,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集中精力发展公共云,既能降低中小企业上云门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避免资源低效浪费。

降低上云门槛和使用成本。优先发展性能优良的公共云,在不需要本地化部署的前提下,既能给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性能更高的算力,同时还能降低企业上云成本。当前,研发一款基础大模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资源,同时其难度也较大。瞄准应用场景、终端产业两大方向,浙江推出了“公共云+大模型+应用场景”模式,并对上云调用模型和算力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以此鼓励广大中小企业以相对较低的门槛参与到人工智能领域,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门槛。

“再从算力供给角度看,核心目的是希望更多企业能相对便捷使用到高性能的公共算力,也不应限定只能使用本地化的算力。”黄蕾认为。

避免资源低效浪费。算力需要大量的电力作为支撑,能耗消耗较大,应避免各地建设小而散的算力中心,进行集约式发展。有专家分析表示,只有达到万卡以上规模的算力集群,才能满足大模型训练,以及达到高性能、高可靠、稳定的计算能力。如果建设大量达不到高性能要求的算力中心,不但上架率低,同时也会造成电力资源浪费。

四川作为全国“东数西算”节点省份,建有算力全球前十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全省算力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7,不仅形成了雅安、郫都、双流、简阳等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基地,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充分保障人工智能项目的快速运转。当前,我省正强化省内异地、省外联网算力调度服务,加快打造“绿电+算力+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算力数据资源。

“正是因为看好四川在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四川算力需求的巨大市场,阿里云进一步加大了在四川投资布局。”黄蕾透露,目前其在成都东部新区投资建设的智算基地,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算力高效调度的国家级示范项目。

有研究数据显示,大模型企业算力成本约占运行成本60%,如何有效降低算力成本成为关键。调研中,多家受访企业认为,四川水资源丰富,对构建高效的新型算力体系具有强有力支撑,四川在优先发展公共云、打造集约式算力集群上可进一步发力,从而助力更多中小企业上云降低门槛、降低成本。

启示二

完善梯度培育体系

发挥科技资本与场景应用协同效应

今年浙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梯度培育人工智能企业,壮大产业队伍。其中,梯度培育按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和雄鹰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等多个层次进行分类培育,给企业提供系统性、政策性支持。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加快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资本加速走向时代舞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更加强调为科技资本服务,为科技型企业家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浙江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方法做大做强,同时也始终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原则。

比如,积极搭建资本合作平台,引进相关企业项目,打造公共平台。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于晓飞介绍,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缺乏资金投入人工智能的现实情况。温州有制鞋行业,黄岩有模具行业,乐清有电器行业,这些行业覆盖大量中小企业,各地则针对行业性痛点,集中火力招引或者打造平台项目,赋能产业链上的企业群体。以温州鞋业为例,三线城市急缺设计人才是当前行业最难的环节之一,当地的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携手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一款基于AI设计的大模型平台,面向整个行业提供普惠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撑。

更好发挥项目招引作用,也是壮大产业的重要途径。调研组走访企业时,多家企业均提及一个词语“西南总部”。受访企业认为,四川有庞大的人才队伍优势、众多应用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招引扶持企业在川打造西南总部,利用资源渠道优势助力优质项目快速布局落地业务,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和产业的协同壮大。

拓宽场景应用范围,以更大平台为企业发展赋能。调研发现,广东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何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在浙江爆发?其中有两大重要因素支撑:一是长三角巨大的经济体量给企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其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并未局限在杭州当地、浙江本省,而是面向长三角市场进行更大范围的场景应用,助力技术和产品更快更好落地;二是强大的县域经济做支撑,随着浙江更多千亿级县域经济发展起来,足够大的产业规模和应用市场环境能够更好支撑人工智能企业纵深发展。

当前,四川正紧紧盯住链主企业抓龙头,着力强化建圈强链的主引擎,既推动一批链主企业积极参选国家科技领军企业,同时还有两家企业上榜全国十大AI芯片企业,5家企业入围“2025 全国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榜单,形成了有效带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配套企业不足、融资支持不够等问题。有专家表示,受企业轻资产、无抵押、营收规模小等因素制约,中小型人工智能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对四川而言,一是建议加快对各类企业的梯度培育,形成雁阵发展格局,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支撑;二是进一步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集聚人工智能创新资源要素、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在更大范围、更广市场中拓展应用场景,同时各地应集中力量,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率先破题,加速落地应用。

启示三

热流涌动 更应加强产业合理性规划

切忌盲目创新、过度创新、发散创新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全球大国博弈主战场,各国力图在全球科技中掌握主导权。国内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多地均在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比如,AI大模型拥有数量居全国首位的北京,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目前北京已探索创新出台算力券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租用智能算力资源,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为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再如,上海提出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大力实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计划,积极打造市级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构建规模化先进算力调度和供给能力等。

结合阿里云、海康威视、宇树科技、灵伴科技等行业标杆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及浙江地市一级分类发展的实际,调研组梳理归纳出一个共同点:即深耕细分赛道,在各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模式突破、产品突破,从而带动一个产业链的突破性成长。

此外,产业发展需要企业有为、政府有为,企业、产业、政府之间应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政府层面切忌贪大求全,应当将人才资源、数据资源、资金资本等各类资源,集中向细分赛道倾斜,走出差异化竞争的特色发展路径,进而形成层次丰富的产业发展生态,培养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蓝海;另一方面,企业切忌盲目创新、过度创新、发散创新,否则容易失去资本青睐,错失关键发展机遇。

落地四川,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算力供给、大模型开发、应用场景打造、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等关键领域,找准切口、精准发力,加强产业合理性规划,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形成独具四川特色的优势竞争赛道。

(四川在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