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华为发力具身智能!下一个“赛力斯”是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读创 时间:2025-07-15 22:07:20

深圳商报·客户端记者 吴素红

杀入具身智能赛道,华为接连放出“大招”:

日前,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正式启用,首批9家知名企业(含6家上市公司)率先设立具身智能板块子公司。

同样在不久前,华为在松山湖举办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HDC 2025),重磅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目标直指“让一切联网的本体,都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无论从手机行业的崛起,到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华为的每一次深度布局,都带来了产业格局的重塑。此次接连加码布局具身智能,华为赋能之下,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复刻“赛力斯式”资本神话?

赛力斯在华为深度赋能下成功转型,带动了重庆在汽车工业实现“换道超车”,如今在人工智能领域,谁能成为最大受益者?

为什么这么火?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不同于传统基于数字环境的AI,具身智能具备感知、行动并对外界物理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知识并泛化迁移的能力,通俗地说是给机器安装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大脑”,赋予机器感知、思考、行动的能力。

业界认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爆发,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已进入落地应用前的加速期。

据《2024年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五年,具身智能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有望在2026年突破万亿元规模。

目前英伟达、特斯拉等企业纷纷布局“大模型+具身智能”赋能的机器人业务,并视智能机器人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以全球AI算力龙头企业的英伟达为例,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着大模型、数据、开发平台三大核心领域展开,终极目标是打造机器人底层开发生态。

巨头下场 华为的“鲇鱼效应”

在6月20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上,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直言,华为云不做机器人本体,把机器人本体交给伙伴。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这与当年华为表示“不造车”,但凭借“技术底座+生态共建”模式,缔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资本神话如出一辙。最为典型的,当属汽车领域的赛力斯。

作为华为深度赋能的品牌,赛力斯曾凭借鸿蒙座舱、智驾系统快速起量,相继推出问界、蓝电等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从亏损车厂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三大车企。按7月15日收盘价,市值超2000亿元。

2024年,赛力斯旗舰车型问界M9全年销量突破15.1万辆,以黑马之姿在50万元以上豪车市场稳居第一,销量几乎是第二名宝马X5的两倍。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产业协同效应已延伸至整个重庆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重庆已构建起以国企长安、民企赛力斯两大总部企业为龙头,比亚迪电池、宁德时代、华阳等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完整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重塑,实现“换道超车”。

按照华为一贯的风格,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角色与其智能汽车战略高度相似——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底座,而非直接制造终端产品。

华为的加码布局,恰似一条鲇鱼搅动了具身智能产业的池水。

赛力斯之后:具身智能能否诞生“新标杆”?

作为前沿技术,具身智能机器人仍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底层还有诸多技术亟待突破。华为在操作系统、算法等核心技术的布局,恰恰契合了具身智能的发展需求。

其中,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着力通过与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叠加前海深港及国际科技创新政策优势,有望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复制智能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

从区域位置来看,除了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所在的湾区产业投资大厦,方圆5公里内还有投资超300亿的“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产业园等关键科创载体,汇集腾讯、华为、vivo、影石创新等龙头企业。

从产业生态看,华为通过创新中心搭建“生态共建”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目前,中心已成功吸引首批9家知名企业(含6家上市公司)设立具身智能板块子公司。

首批入驻的企业中,既有亿嘉和、拓斯达这样的本体制造商,也有兆威机电这样专注零部件研发的供应商,还有不少来自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机器人企业也宣布入驻。

面对未来,深圳宝安正全力打造中国首个“具身智能港”正逐渐成势,并倾力孵化一批具身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前不久,兆威机电宣布发售新一代仿生灵巧手DM17和LM06系列,意味着灵巧手已逐步从研发设计到了量产阶段,向着具身智能组件商业化应用迈开新步伐。

不仅如此,华为还与拓斯达面向智能分拣与码垛场景,共同联创工业具身智能工作站;与亿嘉和在智慧能源、智能康养等领域展开探索;与华龙讯达探索利用大模型来进行洗衣机滚筒的智能点位焊接等,覆盖了从感知到执行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从成本控制到市场拓展,具身智能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但未来已来。可以预见的是,在华为的带动下,前海宝安中心区将成为深圳新的具身智能产业聚集地,而抓住机遇的企业,或许就是下一个“赛力斯”。

编辑:陈溶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