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2.8元的奶茶还能喝多久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上游新闻 时间:2025-07-15 22:18:20

炎炎盛夏,一杯奶茶的价格被外卖平台打到了2.8元。这场前所未有的“外卖大战”为消费者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各大外卖平台订单量屡创新高

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在订单结构向全品类深度拓展的同时,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下新高。同时,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元的基础上,本周环比净增15%。

此前两天的7月12日晚,另一巨头美团的即时零售订单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3亿。当天,美团还披露了一组骑手相关数据:伴随7月份接连迎来的订单峰值,骑手单量和收入双双增长。以7月周末为例,骑手日收入增长111%,日单量增长33%,超过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超过500元。

京东外卖在上线4个月后也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截至7月8日,已经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销量破百万。其中,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成为京东外卖首批销量破亿的品牌,霸王茶姬、古茗、塔斯汀、华莱士等超过10个品牌销量破千万。

各大平台数据直线上涨的背后,这场规模罕见的“外卖大战”短时间并没有收尾的迹象。按照此前规划,淘宝闪购的“500亿元补贴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京东外卖投入超100亿元;美团则通过“0元喝奶茶”“满25减20”等补贴形式,持续刺激订单量大幅增长。


忙乱的骑手和疲惫的商家

屡创新高的外卖订单量背后,骑手和商家都在“连轴转”。

重庆大学城步行街,一位骑手大哥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跑外卖单子好几年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拼命。那几年身体好的时候单子少,现在单子多却跑不动了。”他说,还是尽力在跑,“上周末两天跑了一千多元,还有比我跑得更多的。”

忙中出错也是常事。近几天,上游新闻记者在各平台领红包、领券点外卖,忙乱的骑手和商家的疲惫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是订单猛增,骑手不够用。前几天一个晚餐时段,记者在某平台点了陶然居的外卖,在等餐过程中,App显示“骑手到店取餐”“更换骑手”几次切换,接近平台显示的送达时间还是没有显示骑手开始送餐。记者致电商家,才被告知一直没有骑手来取餐,“最近几天外卖订单猛增,高峰时段经常会出现我们备好餐但没有骑手来取的情况。”

第二是骑手容易乱中出错。7月14日中午,记者实在抵挡不住外卖红包的诱惑,点了一份过桥米线当作午餐。这一次商家接单、骑手取餐都在按时推进,可当记者到取餐点时发现本该是一份过桥米线却变成了一盒牛肉粉。第一时间联系骑手,对方回复“对不起,送错了”。

骑手忙并快乐着,商家似乎有点疲于应付。采访中,大学城某连锁品牌奶茶店长告诉记者,最近两个周末几乎都在满负荷运转,“有一位店员因为太忙加上高温有点中暑昨天刚离职。”这位店长坦言,“虽然单子多到忙不过来,但一杯奶茶也就赚个几角钱,但还是得做。”

刺激消费还是下手太狠?行业观点不一

对于这场“外卖大战”,消费者无疑是乐见其成。但对于整个即时零售生态的培育和壮大而言,观察者观点不一。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未来这场“大战”将从“规模化”向“差异化”转变,“一开始各个平台都是走补贴路线,但会逐渐地找到自己的长处,去和自己的生态做兼容。比如美团会和线下商超合作,毕竟它过去不是做电商的,而淘宝闪购则会和自己的电商平台进行融合。”

他认为,各家平台都会走向“自营+平台代理”的综合模式。盘和林谈道,这其实是淘宝闪购和京东已经在做的生态模式,是在生态业务上和竞争对手对标。这说明即时零售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既要争取线下商家,又要以自营打法来做用户分层,提高平台用户黏性。

生态的培育和成长需要时间,更需要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零售市场观察人士汪维在和上游新闻记者交谈中表示,“外卖大战”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流量的线上线下互动销售模式创新,虽然商家和骑手从中都有获益,但目前似乎下手太狠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配送效率可能有所降低、商家对于平台推出的各种优惠有些无所适从等等,“虽然短期内刺激了消费,但就整个即时零售生态的培育壮大而言,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对于淘宝、美团、京东三巨头的这场“外卖大战”,高盛研报表示,仅2025年第二季度,这三家在外卖领域的投入就达到250亿元。该研报预测,未来一年里淘宝将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EBIT减少250亿元。

即便是巨额亏损,巨头们仍然对这块蛋糕充满渴望。Wind数据显示,中国外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且早已突破万亿元。截至2024年底,中国外卖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92亿人。伴随京东外卖的加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该分析同时认为,2025年中国外卖行业已进入“品质消费升级”阶段,各平台开始注重供应链优化、配送与效率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建设。平台运营效率的提升、外卖品类和场景的扩展以及用户与市场份额的争夺,是这场持久战的几个重点。

上游新闻记者 杨昕华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