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尽管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但中国广袤的下沉市场和部分对充电设施仍存顾虑的用户群体,依然为燃油车保留了巨大的基本盘。对于这部分消费者而言,一个皮实耐用、维修保养方便、且购买成本极低的燃油车,其吸引力并不亚于需要考虑充电便利性的新能源车。
作为吉利汽车旗下拥有15年历史的国民家轿,吉利帝豪近日宣布全球销量突破400万辆,其“全球400万纪念款”车型也在成都宣布全国上市。各项权益叠加后,入门价格被直接拉低至5.59万元。要知道,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这不过是一辆合资品牌小型车的价格,但帝豪提供的却是一款尺寸、配置都全面升级的紧凑级轿车。
近年来,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代表的插电混动车型,凭借“电比油低”的口号,将A级轿车的价格门槛一再拉低,去年其冠军版起售价已下探至7.98万元,对同价位的传统燃油车形成了巨大打击。大众朗逸、日产轩逸等昔日霸主销量应声下滑,而帝豪、长安逸动等国产燃油轿车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吉利此次显然是有备而来,用“油比电更低”的姿态,正面迎战,重塑燃油车在存量市场的竞争力。
在吉利帝豪身上,我们看到,新能源车教育市场所使用的“智能化”、“大屏幕”、“辅助驾驶”等概念,如今被毫不吝啬地应用在这款起售价不足6万的燃油车上。例如,全系标配的吉利银河OS智能座舱、12.3英寸中控大屏等。当一款价格低廉的燃油车也能提供与10多万新能源车相差无几的智能座舱体验时,消费者购车的决策天平无疑会再次摇摆。
此外,放眼全球,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战略也为传统燃油车提供了新的突围空间。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许多国家,充电基础设施远不如中国完善,可靠且具性价比的燃油车仍是市场主流。帝豪热销全球25个国家,并在沙特等市场成为中国品牌轿车销冠的事实,证明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力。在国内市场用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再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出口海外,这套双循环打法,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车企的共同选择。
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化浪潮已不再是新能源车的专属,传统燃油车正在通过智能化武装自己,发起一场针对新势力的反击战,证明在驾驶体验的智能化层面,油与电的界限正在被迅速抹平。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