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年薪2亿!比肩C罗的华人AI大神究竟是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环球人物杂志 时间:2025-07-16 08:07:55

“每次读他的代码,

都让人惊叹不已。”

作者:徐力婧 杨念

近日,美国科技公司meta以超过2亿美元(1美元约合7.17元人民币)的总薪酬,将华人AI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招入麾下。

庞若鸣曾任苹果公司AI研发团队负责人。加入meta后,他的薪资不仅远超苹果CEO库克7460万美元的现金薪酬,甚至接近足球明星C罗2.85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AI领域首个薪资比肩顶级球星的从业者。

在庞若鸣加入meta的同时,还有数名AI工程师也被meta高薪挖走,由此掀起硅谷抢人大战。

扎克伯格的“AI焦虑”

据媒体报道,meta给庞若鸣开出的天价薪酬,主要由公司股票和签约奖金组成。

这一超过2亿美元的“总年包”并非全部以现金发放,而是分为3个部分:基础年薪、签约奖金,还有占比最大、和绩效绑定的公司股票。

苹果、谷歌、微软等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和员工签订薪酬时通常会设定四年的股票归属期,每年按25%的比例解锁股票。这意味着,如果庞若鸣提前离职或meta股价表现不佳,他的薪酬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数字。

但从行业普遍薪酬水平来看,庞若鸣拿到的这份薪酬已超过多数企业高管。

此次,meta CEO扎克伯格不惜重金吸纳人才,和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有关。

扎克伯格。(资料图)

据meta透露,该实验室被视为meta的AI战略核心,目标是“创造比人类更聪明的通用人工智能”,最终成为“适合每个人的个人超级智能”。

与各大科技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大模型相比,meta的同类产品在体验和实用性上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尤其在推理质量、多模态交互和效率方面没有达到预期。这可能导致了扎克伯格的“AI焦虑”,于是加快了人才争夺的步伐。

据了解,为打造“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计划在AI基础设施、研究和人才方面投入数千亿美元。过去几个月,meta从OpenAI挖走了超过10位研究员,还从Anthropic、谷歌、Scale AI等公司招募了技术骨干。据媒体报道,这支团队里至少有9位华人学者,其中8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北大、上交或中科大等中国顶尖高校。

meta不惜重金招兵买马,这番动作也引发了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OpenAI首席研究官马克陈在6月29日的内部备忘录中说道:“我现在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就像有人闯进了我们的家,偷走了什么。”

与此同时,硅谷多家科技公司也纷纷掀起AI人才的争夺战。今年6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亲自出马,将两位华人AI工程师招至麾下。7月,谷歌也成功“收编”AI初创公司Windsurf的核心团队。

懂科研也懂产品的“技术大牛”

此番人才争夺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庞若鸣究竟是何人?大模型业界对庞若鸣曾如此评价:“他既懂算力构建,又懂算法,是个既懂科研又懂产品的人。”翻开庞若鸣的履历,他学生时代的经历,完全符合人们对“技术大牛”的一贯想象。

公开信息显示,庞若鸣1995年从上海向明中学毕业,免试保送上海交通大学“教改联读班”学习计算机专业。1998年,他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赴美深造,先后获得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庞若鸣领英主页截图。

博士毕业后,庞若鸣加入谷歌,担任首席软件工程师,工作了15年。在谷歌任职期间,他参与了大数据服务关键组件的研发,与同事共同创立的“一致性授权系统”,至今仍在支撑谷歌的核心服务。

2017年后,庞若鸣转向谷歌“大脑应用研究”,领导语音识别产品的研究与落地工作,与谷歌研究副总裁吴永辉开发了Babelfish/Lingvo框架。这一框架成为谷歌AI芯片使用量最高的深度学习平台。

此外,他还是谷歌Tacotron 2系统的核心贡献者。Tacotron 2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网络语音合成系统,能直接从文本生成高度自然的类人语音,现已成为业界广泛参考的模型设计。

在学术研究方面,“谷歌学术”网站上显示,庞若鸣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总引用量超4.6万次,远超多数学者。

谷歌AI主管曹亮亮曾称赞他:“若鸣是那种难得一见的工程师,深受大家尊敬和喜爱。他不仅是顶尖的机器学习专家,对基础设施也有深刻理解。每次读他的代码,都让人惊叹不已。”

庞若鸣。(资料图)

2021年,庞若鸣加入苹果,领导AI基础模型研发团队开发苹果自研的大语言模型,用于支持苹果AI和语音系统,完成了“从0到1”的全过程。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底,苹果智能系统的反响不佳,新一代语音系统也持续延期,苹果甚至在考虑使用其他公司的模型来驱动语音系统,这也导致庞若鸣团队的士气受挫。

据媒体报道,团队中多名工程师已表示有跳槽意愿。上个月,庞若鸣的得力助手汤姆冈特已提前离开苹果。团队的人员动荡或许也是他转战meta工作的原因之一。

硅谷边挖人边裁员?

随着meta高薪招揽AI人才引发关注,近期扎克伯格的一份“AI天才名单”也被披露。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扎克伯格正在整理一份“AI天才名单”。名单中列出了目前硅谷最顶尖的AI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为了把名单中的人员都招入麾下,扎克伯格还建了一个名为“招聘派对”的工作群,亲自在群里叮嘱挖人事宜。

这份名单中工程师的普遍画像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卡内基梅隆、麻省理工等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曾在谷歌、OpenAI、DeepMind工作过。

按照这样的标准,meta最终的目标人群可能只有50人。这说明meta花重金挖人,并非“广撒网”,而是只针对能带来质变的AI领军人物。

meta公司。

但对于多数硅谷程序员来说,巨头高薪争抢AI人才带来的不只有羡慕,更有实实在在的危机感。

一方面,不少硅谷工程师觉得,随着AI编码效率提升,普通程序员的处境越来越难。AI岗位本身就有限,程序员开发的AI在取代其工作后,最终可能导致自己失业。

2025年7月,微软宣布裁减数千人,主要涉及工程师岗位,裁员理由是AI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美国职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国因技术自动化导致的裁员已涉及2万个岗位。

另一方面,硅谷各大科技巨头也陆续开始大规模裁员,特别是“优化”了不少非AI的部门。

据了解,自2022年起,meta已陆续裁了几万人。今年初,meta宣布将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裁减5%的员工,针对非AI项目的员工进行“末位淘汰”。

一位在硅谷工作的产品经理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科技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时,一些不属于核心业务的组会被全部裁掉。

可见,当前硅谷人才市场的天平已显著倾斜:一端是数量稀少、遭科技巨头争夺的“AI天才”,另一端则是被大规模裁撤的非核心业务岗位。随着“AI天才”年薪屡创新高,这一失衡态势预计将持续加剧。

监制:张 勉

编审:尹 洁

编辑:徐力婧

标签: 庞若鸣 谷歌 工程师 薪酬 公司 硅谷 苹果 科技 人才 团队 系统 核心 模型 语音 华人 名单 产品 高校 美国 顶尖 天才 基础 方面 博士 裁员 员工 程序员 巨头 智能 效率 全部 挖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