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英伟达市值7月9日首度突破4万亿美元。时隔一周,CEO黄仁勋出现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这已经是黄仁勋今年第三次来华。从3月的加州、5月的台北、6月的巴黎、7月的北京,黄仁勋频密穿梭在各大洲的技术会议上,将英伟达从人们熟知的芯片公司推向一个全新的认知:AI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黄仁勋描述的未来是一个爆炸式的前景:1993年,那时候的芯片产业大概是3亿美元,后来变成是价值万亿的数据中心产业,现在AI工厂、AI基础建设产业,大概是以几万亿美元为单位在算的,“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展开的非常精彩的旅程”。北京之行,显然是旅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站。
参会者的记忆回到2023年的秋天。2023年11月召开的首届链博会,苹果CEO蒂姆·库克高调参会,站在比亚迪刀片电池阵列前,惊叹于每公斤165瓦时的能量密度,用一句“中国供应链的深度无可替代”,为跨国制造写下新注脚。也是在2023年11月,太平洋对面硅谷DealBook峰会上,黄仁勋在对着全息演示屏上的中国地图重申:“失去这个市场,我们没有Plan B”。2025年夏日的北京,苹果和英伟达两家的展台同时出现在第三届链博会E4展馆里。链博会聚光灯下,从库克到黄仁勋的接力,指向的是中国在全球数字科技链中不可位移的坐标。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数据中心市场,贡献全球75%的消费电子终端制造,40%的AI论文产出,28%的半导体设备采购,全球34%的工业机器人增量、41%的新能源汽车产能。中国不仅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也早已不是价格低廉的成本洼地,对于全球科技巨头来说,中国更是科技革命当中重塑产业规则的熔炉之地。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没有应急计划。“没有另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黄仁勋说。
在链博会的英伟达展台,观众可以佩戴VR眼镜步入虚实交融的工业元宇宙,目睹中国工厂的实时数据流如何驱动全球产线。中国工程师用四川水电站实况数据训练出的物理AI模型,让西门子的机械臂可以在虚拟空间预演0.01毫米精度的焊接,这种“以中国场景定义全球标准”的范式,恰是黄仁勋商业密码的核心组件。英伟达Omniverse平台接入三一重工70%的挖掘机工况数据,与宁德时代共建电池充放模拟系统,甚至为内蒙古风电场的叶片设计节省12%材料损耗。这种“以中国土壤培育全球根系”的协作模式,获得越来越多国际企业的认可。
在汽车领域,英伟达DRIVE Thor作为未来智能汽车的“中央神经系统”已与比亚迪、小鹏汽车 、广汽埃安旗下的昊铂 、理想汽车 和 极氪多家中国头部新能源车企展开合作。这种深耕产业真实的路径,使黄仁勋面对分析师质疑时直言:“切断中国技术迭代?那等于抽走全球创新的氧气。”
如果说库克出席首届链博会,代表了跨国公司对过去三十年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的最高认可;那么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的演讲,则代表了科技界对未来中国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算力平台领域全球核心地位的战略押注。当中国智慧深度融入全球创新血脉时,任何人为藩篱终将被技术洪流冲垮。全世界会记住这个属于链博会的北京夏日,关于全人类美好世界的畅想,正通过全球企业一个个创新突破,一步步走进现实。(环球网评论员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