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东软集团,失势难反转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经理人杂志 时间:2025-07-16 16:25:40



2022年,东软集团(600718.SH)首次出现净利润3.43亿元的亏损,随即就扭亏为盈,2023年、2024年两财年分别实现营收105.44亿元、115.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91.25万元、6304.75万元。

不过扭亏似乎并未赢得认可。

一方面,东软集团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仍处于亏损中,2023年、2024年亏损1.47 亿元、0.36 亿元;另一方面,归母净利润与主营业务净利润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变动趋势不一致,这也被监管质疑存在为特定业绩目标调节利润的情形。

日前,东软集团披露了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其中就是否调节利润等监管质疑做出回复。除此之外,透过此份回复公告,可窥见这家老牌软件巨头的难色。

是否调节利润?

2024年,东软集团实现营收115.6亿元,同比增长9.64%;同期实现主营业务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约22.01%,但归母净利润为6304.75万元,同比下降了14.70%,非后归母净利润仍亏损0.36亿元。

主营业务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变动趋势不一致,而主营业务净利润对其股票期权激励考核可谓是“精准”达标,相较2024年约定的公司层面业务考核指标完成率为103.57%。

对于二者的数额差异,东软集团在回函中解释称主要归因于创新业务公司投入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计提。

其中,创新业务公司对该年度净利润的负向影响合计1.77亿元;对持有的熙康云医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康熙”)、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简称“望海”)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负向影响1.81亿元。



图源:东软集团回函公告

至于二者之间变化趋势的不同,东软集团解释称,2024年营收的增加带来毛利额的增加,致使主营业务净利润同比增加0.78亿元,但同时创新业务公司对归母净利润的负向影响同比增加0.60亿元,且该年度股权激励费用对归母净利润的负向影响同比增加0.29亿元。

两项负向影响之下,东软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0.11亿元。

上述因素之外,经理人网注意到,2024年东软集团的财务费用较2023年同期的2030.63万元大增247.33%达7052.94万元,其中利息费用2902.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百万元。

而这主要是因为东软集团高额的长短期借款,截至2024年末其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期末余额分别为 3.2亿元、7.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同期东软集团的货币资金余额(银行存款)达到27.90亿元,同时其他非流动资产期余额5.62亿元。

持有较多货币资金的情况依然进行较高的借款,东软集团给出了三点理由:

1)因行业特性,回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而年末是资金余额的峰值,其余时间则需要借款补充日常运营流动性。

2)受汇率市场波动影响,公司适度增持了日元头寸,该部分资金2024年平均占用货币资金量约44%,需要通过借款来补充人民币流动性。

3)为覆盖全年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3个月的现金支出,保障经营安全。

盈利深陷僵局

营收和主营业务净利润虽有改善,但还是难以掩盖东软集团比较脆弱的盈利。

2022年-2024年,东软集团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19亿元、-1.47亿元、0.36亿元,虽减亏但仍为亏损。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5102.5万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866.74万元。

根据东软集团的解释,原因主要主要归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投资收益的负向影响。

具体来看,2023年东软集团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5亿元,较2022年增加0.44 亿元,其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持有的熙康和望海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0.79亿元。同时,该年度投资收益的金额为-2.05亿元,创新业务公司确认投资收益对净利润的负向影响(经常性损失部分为3.46亿元。

2024年东软集团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17亿元,较2023年增加1.61 亿元,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持有的熙康和望海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1.90 亿元。该年度投资收益的金额为-1.86 亿元,创新业务公司的持续投入对公司净利润的负向影响为 1.77 亿元。

若在透过东软集团给出的两点主要原因,其背后则是其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到来的积弊。

简单回顾,2011年东软集团步入大健康产业并投资了多家健康医疗创新公司,随即在2015年又进入智能汽车产业领域,且在此过程中还频繁分拆上市打造上市公司集群,现今业务覆盖了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然,多元化的扩张给东软集团带来了规模的迅速增长,营收由2011年的57.5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5.6亿元。但另一方面,繁杂的业务也导致东软集团研发费用只能蜻蜓点水,难以对某一业务乃至产品形成针对性的集中投入。

数据上来看,2020年-2024年,东软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9.60亿元、9.77亿元、9.69亿元、10.65亿元、9.21亿元,虽说基本维持在10亿元左右,不过在营收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也就在下降,2024年这一比例为7.97%。

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用友网络2024年研发投入21.2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3.18%;金蝶国际2024年研发投入15.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4.23%。

结果就是,东软集团无法体现出技工专业化,也就丧失了竞争优势,带来的则是逐年不断累计的大额存货减值和坏账计提。

数据显示,东软集团存货从2020年的37.94亿元上涨至2024年的43.87亿元;此外,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也从14.49亿元增长至18.56亿元。期间,东软集团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常年超2亿元,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产生的坏账也是时常达到2亿元以上。

年度接近5亿元坏账及减值这对还身在亏损中的东软集团并不友好,而如果其无法深层次改革踩下“急刹车”并转变战略,接下来的路势必将难上加难。

经理人网

作者:南岂珵

编辑:曹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