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李灵娜 摄
晨光熹微,天舟载梦远航。
7月15日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划破苍穹,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腾空而起,天宫迎来6.5吨“太空快递”
“5、4、3、2、1,点火!”随着倒计时口令,天舟九号踏上征途。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满心期待,又到了“拆快递”的时候。
天舟货运飞船专门为空间站送货而研制,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之一。
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的天舟货运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货物和补加推进剂,并将空间站废弃物带回大气层烧毁,同时支持空间站姿轨控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
根据任务规划,天舟九号装载包括航天员系统乘员物资、空间站系统平台物资以及空间应用系统、航天医学实验领域、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实验样品和设备设施等货物共约6.5吨,为空间站在轨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与此前相比,这份“太空快递”有何新亮点?
2套全新的飞天舱外服,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设计寿命由原来的3年15次大幅提升为4年20次;1套全新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这套装置有助于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避免肌肉萎缩的问题,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设备将再次升级;2套前沿的空间科学实验装置,将持续开展新型空间技术在轨试验。
经过持续攻关,天舟九号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品种,新增菜肴类航天食品近30种,使得航天食品的总数达到190余种。
8时52分,天舟九号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九号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天舟九号采用的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是后续一段时间内天舟系列任务的常规操作模式。回顾发展历程,我国先后在轨验证和实施了2天方案、6.5小时方案、2小时方案和3小时方案。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可谓是我国空间交会对接三代人约30年奋斗拼搏的结晶。
3小时交会对接不仅在时间上优于传统的6.5小时模式,而且相较于2小时模式,其相关系统的条件要求更为宽松。这不仅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制导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增强了任务的可靠性。
从一到九,天舟“家族”每次发射都是创新突破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飞入太空,完成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天舟一号任务的顺利实施,是中国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后,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证;天舟四号与天舟五号,助力空间站建造。
从天舟六号开始,我国开启新批次飞船时代。天舟六号至天舟九号,把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所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天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智勇介绍:“相较于以往的货运飞船,天舟九号在货物装载、应急发射等方面能力更加突出。一是再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二是持续优化流程,提升物资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三是持续开展搭载载荷试验。”
李智勇举例,天舟九号是改进型货运飞船当中货运装载量最大的,比前几艘货运飞船多了几百公斤。
未来,随着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进入实际飞行验证阶段,今后的“天地货运”成本将大大降低,运输也会更灵活。“轻舟”首飞,也指日可待。
每一发任务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代表着我国空间货运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天舟货运飞船的“专车”,长征七号火箭已将天舟一号至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4次货运补给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6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4次飞行。
成功发射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付出。为了万无一失,每次发射前都要进行演练。7月13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也在轨开展手控遥操作训练。
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目标奋勇前行
2022年5月,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后不到一个月,天舟四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这是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揭幕之战,为稳步推进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奠定基础。
如今,天舟九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为空间站注入新鲜血液,更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增添强劲动力,助力航天人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持续前行。文昌航天发射场再一次引人注目。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现代化发射场。
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在椰林映衬下,现代化的发射塔架巍然矗立。很难想象,成立之初,这里还曾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经过十几年努力,这里跨越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中国探月母港”“中国行星探测母港”,先后承担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和空间站建造等多项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毗邻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于去年建成并成功首发,填补了我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也提升了我国航天发射能力。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建设、运行、管理,从启动发射场项目建设到实现双工位首发成功仅用时980天。”海南省纪委监委驻海南商发纪检监察组组长赵志刚告诉记者,“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殷切嘱托,胸怀‘国之大者’,聚焦高密度发射能力建设、发射场二期项目建设、测控系统建设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以高质量监督推动海南‘向天图强’。”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霄,到“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中国航天事业向着无垠星空昂首挺进,浩瀚天穹一次次刻下中国坐标,无数航天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