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讯(记者 王婉莹)近日,国新证券公告,拟动用风险准备金、法定盈余公积及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将母公司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61.21亿元一次性抹平归零。此举,或意在甩掉前身华融证券时期的旧包袱。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内部对冲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国新证券自身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财务弹性;另一方面避免了股权稀释、债务增加等问题,减少了对市场外部资金的依赖,能更平稳地解决历史亏损问题,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短期内资本扩张能力。
关键动作背后,经历更名易主后的国新证券更深层的战略重置意图已展开,不到一年时间两次发起增资扩股计划,加之大力调整高管人事与组织架构,也显示出公司的革新立意。
填平逾60亿元巨亏窟窿
记者注意到,国新证券公告称,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截至2024年末,公司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61.21亿元,一般风险准备为7.07亿元,交易风险准备为7.07亿元,盈余公积为7.07亿元,资本公积为96.28亿元。
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风险准备金、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议案》,将使用母公司一般风险准备7.07亿元、交易风险准备7.07亿元、盈余公积7.07亿元和资本公积39.99亿元,四项合计61.21亿元用于弥补母公司的累计亏损。
本次弥补亏损方案实施完成后,国新证券母公司一般风险准备仅剩170.78元,交易风险准备减少至0元,盈余公积减少至0元,资本公积减少至56.29亿元,母公司报表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0元。相关事项已于股东会审议通过的当月进行账务处理。
国新证券表示,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稳健,各项债券均按期足额兑付兑息,未发生违约情况。公司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对于国新证券此次大动作,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证券行业这种填补亏损并不多见,内部化解一方面体现了国新证券自身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财务弹性;另一方面,相较于外部融资等风险处置方式,它避免了股权稀释、债务增加等问题,减少了对市场资金的依赖和冲击,能更平稳地解决历史亏损问题,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短期内的资本扩张能力。
事实上,国信证券此次补齐财务窟窿,也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新证券前身为华融证券,在2020年,曾巨亏超过80亿元,重大经营失利也给公司后续经营带来十足压力,公司未分配利润持续为负。
2022年6月,证监会核准中国国新成为华融证券实际控制人,同年7月29日,华融证券更名为国新证券,公司开启二次创业征程。此次国新证券通过风险准备金、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等弥补亏损,也意味着,公司要进一步卸下在华融时期形成的历史包袱。
综合来看,自公司变换实控人三年来,国新证券营收逐步增长,但净利润逐年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7亿元、16.21亿元、17.5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2亿元、4.85亿元、3.2亿元。但盈利额与早年间的巨额亏空相比,也只是杯水车薪。
卢克林指出,国新证券选择一次性填平亏损,具有必要性,也是企业财务健康的重要转折点。从财务角度看,这不仅消除了历史包袱,优化了母公司报表,还为未来盈利分配、股东回报等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有助于提升市场形象,为后续业务拓展、融资等创造更有利条件。不过,其也指出,当前的补亏并不意味着风险已完全出清,后续公司仍需强化各类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两度推进增资扩股,人事调整不断
事实上,剥离旧包袱仅是国新证券系列改革举措中的一环。
记者注意到,自改换门庭以来,公司动作频频,在资本运作、人事方面持续发力。
去年8月至今,国新证券已两次发起增资扩股。据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2024年8月,公司计划增资不超过10亿股,增资后投资方持股比例不超过15%,该轮增资挂牌期于同年9月23日结束,从最新披露信息看尚未完成。2025年5月,公司再度启动增资,拟新增股份不超过24亿股,募集资金金额将择优确定。
国新证券官网显示,目前,公司共有23家股东,其中第一大股东国新资本持股71.99%;第二大股东广州产投集团持有10.24%;中国葛洲坝集团、宁波元禾控股、湖南出版投资集团位居其后,持股比例分别为4.07%、2.37%、1.71%。前5大股东均为国资背景。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资本实力不仅是券商核心竞争力的硬性体现,还直接关系到业务布局的广度、市场话语权;更是衡量其风险抵御能力的关键标尺,能为应对市场波动、化解潜在风险筑牢防火墙。因此,国新证券持续推进增资扩股计划,也是在为业务扩张和提升抗风险能力打基础。
除了在资本层面发力,国新证券还着力于组织架构及高管人事调整。
记者关注到,2024年底,国新证券免去邹煜公司总经理助理、执行委员会委员职务,原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伍志鹏接替,出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执行委员会委员,内部提拔原人力资源总监辛厚东任副总经理,引入外部风控专家夏晨任合规总监。目前,已形成由董事长张海文、总经理曾建勇搭班的10人管理团队,
业务部门层面,去年来国新证券还对信用业务部、自营业务管理部、量化投资和衍生品部、特殊资产管理部等多个重要业务部门进行了负责人调整。
今年,国新证券又对投行部门开刀,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撤销投资银行业务单元原一级部门,新设4个一级部门。同时免去原来16个小部门管理人员职务,并任命了新的4个部门总经理,其中,乔军文任投资银行部部门负责人;由胜东任债券融资部部门负责人;彭德强任并购重组部(央企业务部)部门负责人;高培任投资银行运营部部门负责人。
卢克林指出,增资扩股、人事架构调整以及最近的亏损清零,表明国新证券通过充实资本实力、优化管理团队和业务架构、清理历史亏损,打造一个全新的央企券商形象。这种战略重置有助于国新证券摆脱历史束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 王婉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