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险企竞逐居家养老生态:打通“资金-服务”价值循环链,覆盖“医护住娱”等多维场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蓝鲸新闻 时间:2025-07-16 19:52:15
持续布局之下,多家机构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连点成面,逐步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7月16日讯(记者 石雨)近年来,居家养老正成为保险机构布局养老服务的新焦点与价值增长点。通过打通资金与服务闭环,保险业正以支付方与资源整合方的双重身份升级养老供给链,针对老人居家的核心服务需求,聚焦医疗、照护、居住、文娱等维度提供服务。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超过19万客户获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平安居家养老线下服务覆盖85城,联合超过200家供应商;至2024年末,中国太保居家养老服务百岁居项目线下体验中心落地127城;富德生命人寿目前已在浙江、山东等25个省、直辖市开展居家养老项目,目前建成30家客户体验中心,到2025年底预计建成50家

持续布局之下,多家机构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连点成面,逐步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险企加速布局居家养老,打造资金与服务闭环

近年来,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的步调明显加快,头部险企领衔构建服务生态,这一布局趋势,不仅是银发经济蓝海的市场引力使然,更是国家政策导向与民生需求共振的必然方向。

2019年国家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并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而后,发布《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加快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以满足城乡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需求。

2022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的发展目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 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并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

在一系列文件搭建的政策红利之外,巨量的银发经济市场、失能半失能老人形成的庞大照护缺口等,更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市场推力。

根据我们的市场洞察和客户调研,老年人在居住方面对居家安全的要求是刚需;在医疗照护方面,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存在供需缺口;在娱乐方面,老年文旅需求旺盛,银发旅游乐市场规模超3万亿;在医疗方面,老龄化导致未来每10年医疗总费用翻一番。因此,居家安全、医疗照护、文娱及医健市场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平安健康居家养老业务中心总经理姚瑶向记者分析指出。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保险机构开始布局以轻资产模式为主的居家养老市场,抢占行业先机,响应中老年用户对养老到备老的认知转变,将布局方向从单一保险产品升级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家保险公司在探索、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如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友邦人寿等等。

从险企构建的居家养老产业链观察,其核心在于打通资金-服务的价值循环链,成为连接支付方与供给方的核心枢纽。

在资金端,保险公司以养老保险、长护险等产品为载体,将居家养老服务权益嵌入保单设计,通过稳定保费现金流,为养老服务供给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池与风险储备金。在服务端,则以自建或合作方式,通过标准化服务采购与质量监管体系,将保险客户流量精准导入生态伙伴。

伴随着服务的深度触达和高频使用,险企与客户之间的连接正从单一保单关系升级为多触点、强依赖的服务生态绑定。这种基于真实服务体验建立的信任感,显著提升了客户粘性,进一步催生更丰富的交叉销售场景。一家头部人身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

以中国平安年报数据为例,截至2024年末,其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5.99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3.8倍。

从适老改造到智能照护,以场景化服务破解空巢困局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所依托的子女赡养模式,在少子化、空巢化的社会变迁中面临挑战。这一不可逆的趋势倒逼养老产业重构供给逻辑从家庭式照护,转向专业化、社会化的规模服务网络。

梳理保险机构的布局路径来看,其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围绕家这一场景展开创新,着力构建原居安老的智慧化解决方案。与机构养老的集中化服务不同,这种模式通过空间改造、智能监测、上门服务等多维度赋能,既保留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又实现专业化养老服务的精准触达。

从实效来看,已逐步探索出符合保险机构自身优势与特色的路径。

记者在梳理时注意到,多家保险机构,尤其是具有资源整合优势的头部保险机构,均聚焦于多个服务场景,如医、住、护、乐等,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

具体来说,比如医,医养融合是目前各人身险公司战略布局的‘常规性操作’,一家人身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也受益于多年积累,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慢病管理等服务已成为各机构居家养老解决方案里的标配。

又比如住,住所的适老化改造是当前保险机构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通过提供适老化辅具、智能守护等服务,改善居家生活照护条件,增强居家生活环境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7月初,平安旗下平安管家崇明居养项目启动运营,项目中的居家养老展厅即围绕洗漱、如厕、沐浴三大场景呈现适老与照护设备,包括餐厨中的可升降操作台、橱柜、桌椅,卫生间的马桶助起器、恒温坐浴器,以及应用在卧室中的睡眠监测垫、多功能电动护理床等。

再如护理方面,在居家养老的立体化服务版图中,专业化护理已成为头部险企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战场。记者调研发现,保险机构正通过多个维度重塑护理生态。

一方面,部分头部险企以长护险经验为基底,自建覆盖全护理周期的服务清单。比如平安居家养老护联体包括一套科学的服务管理规范、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产品、一套专业的人员认证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战略联盟和一套智能的康复护理系统。

另一方面,以科技赋能,构建科技+服务的安全网,比如瑞众保险依托物联网技术,实时检测老人健康数据,在触发异常情况下自动报警并联动家属与服务团队。

居家养老服务能够让在家养老的长辈享受到高品质社区同等的适老设施及服务,将专业养老社区服务延伸至家庭场景,有效解决传统居家养老的设施短板问题,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拓展了保险服务的价值内涵,也探索出一条‘社区服务家庭化’的特色发展路径。富德生命人寿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道。

总的来看,特色居家养老服务,打开了行业增长曲线,多元养老服务格局,亦有利于化解人口老龄化难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