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三种裁员,透视微软云中国当下「大变阵」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雷峰网 时间:2025-07-16 20:16:21



次数多,步调杂,是业界对眼下微软云年度调整的主要印象。

作者丨徐晓飞

编辑丨包永刚

裁员,换将,部门重组,是微软云眼下新旧财年交替之际的“热词”。

雷峰网观察到,从6月中旬至今,微软云中国至少经历了三四波人员变动,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因部门拆分、重组引发的裁员,由绩效不达标导致的PIP裁员,以及跟随微软全球政策而进行的裁员。

其间亦穿插着管理层的一些人事调整。

透过这些裁员与高管变动,微软云当下业务发展的一系列走向与趋势已初现端倪。

01

部门拆分、重组,引发员工大“活水”

第一类人员变动是由部门拆分引发的员工内部活水,以及活水无果后的离职。

变动最先从PS团队(政府公共事业部)开始。

“PS部门拆分这件事在去年就传了好几次,今年6月终于尘埃落定。”微软云离职员工王明告诉雷峰网,该部门包括政企、教育、孵化器等客户,此次拆分中,各细分板块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得益于大模型产品的拉动,去年微软云中国的教育线营收增长较大,所以这次拆分PS部门时,把教育线保留下来,划到了田灼领导的DN(数字原生)部门。政企、孵化器等客户则被打散划归到不同部门里了。”王明表示。

不过据说DN部门能吸纳的人员有限,所以整个PS团队的大部分员工都需要自己找内部活水机会,找不到的基本就在6月底7月初跟着其他类型裁员一起走掉。

而PS团队原负责人郑敏也转岗至GPS(Global Partner Solutions),即全球合作伙伴解决方案部,分管了一部分伙伴业务。

可以说,从2026财年(2025年7月1日-2026年6月30日)起,微软云中国就没有PS团队了。

除拆分PS团队外,微软云中国这次还对“解决方案”类团队做了重组。

多位业内人向雷峰网反馈,此前,微软云中国内部有不少解决方案类团队,比如ATU、STU、CSU等,而他们之间存在一部分功能重叠。

简单来说,ATU是客户技术团队,主要散落在各个业务线里,与销售捆绑在一起,向各业务线销售负责人汇报;STU是解决方案销售团队,它与ATU的区别在于,ATU卖微软几乎所有的产品,而STU只卖云服务,两者之间有时候会相互“打架”。

不止这些,微软全球在中国还设有专门的支持AI相关服务的一系列团队,以及微软中国工程院也有能提供解决方案、客户支持的团队。

“职能相似的团队有点太多了。” 曾任职外资云客户经理的刘洋向雷峰网回忆,他曾在一个电商大客户项目现场见过微软 “派了一大堆不同的方案团队的人过去,光开会时围在桌前的各团队负责人就有十几个,协调成本比较高。”

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认为,“微软是一个矩阵式组织,这样的组织类型本身就容易产生职能重叠。这是由其业务复杂性决定的。”

事实上,近两年微软也曾多次在全球范围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此次新旧财年交替之际,微软云中国对这些解决方案团队进行了重组。

“一些原本负责二线产品技术支持的售前团队,被推到一线去支持销售了。”前述刘洋透露,此外,CSU的调整也较大,据说收编了一些类似职能的团队,部门规模增加了几十人。

除此之外的更多其他部门调整信息,可添加作者微信xf123a获取。

02

“绩效大考”之下的多轮裁员

第二类裁员主要由绩效引起,在六七月份持续了几波。

微软云离职员工张倩告诉雷峰网,从6月下旬开始,微软云中国就陆续发出PIP通知,涉及人员比例约为10%。

“7月份,裁员还在继续。因为到6月30号为止,上个财年才算真正结束,并且部分项目和团队获得了延期许可,可在7月完成上一财年的KPI,如果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团队的人员编制才会再往下减。”张倩补充道。

一个坊间传闻是,上个财年,微软云中国给负责SHEIN的团队定的销售指标是2亿美元,但目前仅完成6千万左右。如果7月份还补不上的话,该团队大概率也要裁员。更多最新进展可添加作者微信xf123a交流。

另外,一则可能与业绩相关的管理层变动是,近期微软云港澳地区换了新的负责人。Leo Liu接替Cally Chan成为新的负责人,向微软云大中华区一号位侯阳汇报。

据说换将的原因之一是近两年微软云港澳区域业绩不够突出,遭到不少友商挤压。

“谷歌云和火山在香港都比较猛。”外资云销售吴然表示,尤其是火山,其目前推广的豆包大模型,增速有超过微软云AI的势头。

香港是火山引擎目前的重点目标市场之一。就在几周前,火山负责人还专程赶赴香港,与盈科香港高层洽谈合作。

“另外,微软云的合规审查比较多,不够宽松、灵活,因此筛掉了不少客户和业务,这也是其在面对新兴AI应用市场时束手束脚的原因之一。”吴然补充道。

不过瑕不掩瑜。上个财年里,微软云借AI大模型的势能,拿下了不少大单。

雷峰网从多位业内人处获悉,今年四月前后,微软云和谷歌云分别拿到了某互联网云巨头价值约2亿、5亿美金的订单。

而去年下半年,微软云OpenAI大模型业务的中国营收在其全球营收中占比最高,约为1/4。不少大模型公司、有大模型业务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大型出海中企都是微软云中国的买家。

03

更大的全球“幕布”正在拉开

第三类裁员是由微软全球总部引发的“连锁反应”。

2026新财年伊始,微软就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9000人,占员工总数约4%。这一指标也层层下发到了微软云中国区。

7月2日,先是微软云中国的销售部门迎来了一波裁员。紧接着7月4日,微软中国CSS(客户服务与支持)部门也大规模裁员。据一位微软离职员工称,微软上海和无锡的办公室几乎走了三分之二的人,涉及约六七百人。

其中负责安全、身份验证及数据相关工作的团队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这让不少微软云员工认为这次裁员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国际关系因素。

“微软正在转移其在亚太的重心。”一位外资云亚太工程师周斌告诉雷峰网,其实早在疫情后,微软中国就开始缩编了,近年来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疫情前,微软中国每年招的实习生和校招生有好几百人,多的时候可能达上千人,但去年只招了十几人。而其他以前不太招人的地区,像澳洲开始扩招,去年仅应届毕业生就招了 100 多人。”

不仅如此,微软中国同时也持续把一些AI团队向海外转移。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号人搬到了澳新美加等地,还有不少人在等待签证。

“很多海外地区都成立了新的工程研发中心,来承接这些从中国转移出来的工程师。”周斌补充道。

这种“转移重心”的趋势,在管理层的变动上也有所体现。

比如最近,微软云大中华区副总裁、数字原生事业部负责人田灼调到了亚太地区,担任微软亚太区数字原生线的负责人。同时,他还继续负责微软大中华区的数字原生业务。

这一安排被不少业内人解读为,微软云中国的“核心”业务被上收到了亚太区。因为数字原生部门囊括了很多中型互联网大客户,是微软云中国区的主力营收部门。

此外,伴随微软云财年调整还有一则尚未证实的传闻是,微软云中国一号位侯阳后续可能会调往美国总部。更多内幕可添加作者微信xf123a交流。

种种迹象或许表明,微软云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倾斜与深度参与,正在逐步降低。

在不少业内人看来,微软云中国近期的一系列震荡,既是新旧财年交替之际的战略校准,也折射出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艰难平衡。

尤其眼下,微软与中国市场正在进入微妙的调整期,如何在腾挪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或许是其此次震荡的深层诉求。

从部门精简,到绩效洗牌,再到跟随全球裁员调整布局,每一次变动背后都牵涉业务重心的转移以及资源的再分配。

而这些变动留下的涟漪还将持续扩散,雷峰网也将持续跟踪报道,更多故事、经历及见闻欢迎添加作者微信xf123a交流。

注:文中王明、刘洋、张倩、吴然、周斌等皆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