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长春试驾奥迪Q6L E-tron Sportback,没有保密协议,真挺好的,开完就可以写写感受,而且也免了被罚得倾家荡产的风险。
- 与众不同的华为智驾体验: 鸿蒙智行的五界,岚图深蓝的华为ADS,其模式都是“统一的系统、统一的算法”,体验基本是一致的。 你要想和华为合作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整套系统买下来用,要么不合作。
这种策略对华为乾坤智驾、华为ADS的智驾品牌很有帮助,因为可以提供一致的体验,不会因为某个车掉链子而影响整个技术品牌。
奥迪和华为合作的“组合辅助驾驶”不太一样,策略上要保守一些,比如就算有人占道,它也绝不会跨实线超车。也就是说,两个激光雷达再加华为技术,基础能力不用担心;但策略上,则充分考虑了奥迪风格。
这种选择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华为智驾体验。
- 底盘:虽然没有空悬,但配置绝对不低,前255后285的大宽胎,上车第一脚下去就感受出来了,稳稳的感觉,与大地紧紧贴在一起的感觉。我记得Macan EV似乎也是这样的胎宽配置。咦,对了,不是说Q6L e-tron是PPE平台的首发车型吗? 胎宽这么像,那一查,果然,Macan EV也是基于PPE平台开发的。
买赚了吧? 买Q6L e-tron买到了保时捷同款平台。所以严格来说,Q6L e-tron是PPE纯电平台在奥迪品牌上的首发车型。前后五连杆悬架结构,也是为了追求运动性。我开起来就有两个感觉,第一,这是一辆高级的奥迪; 第二,激活了当年开80万奥迪e-tron那款车的回忆。至于具体啥感受,我描述不太好,太主观的东西,反正就是挺高级的。
- 续航和充电:107度电池725公里续航,这标的可以说是真保守;270kW的充电功率也是3C了吧,也很强。不追求5C,但肯定够用了。不仅仅是够用,而且是挺快的!
- 座舱:语音好用了,我很感动,这是我第一次在奥迪车上用上好用的语音。对了,也是第一次在奥迪车上用上座椅按摩。之前的奥迪车,得到A8级别才有按摩吧!所以说Q6L这款车针对中国用户还是做了一些适配的。
如果语音好用了、智驾是华为的,也满足了我对于一款车智能化的基本要求,也就可以了。至于最丝滑、最大屏,则不是Q6L想追求的。容易被吐槽的一点,就是还是环抱式异型屏,容易让舆论产生这车不智能的联想。
副驾那里说是娱乐屏,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屏。德国人理解的副驾,应该是像副机长一样辅助机长开车的、干活的,所以给一个小屏来帮助主驾导航、放音乐。而中国人理解的副驾,则是尊贵的女主人,她不需要干这些,她需要的就是一个大屏看电影追剧。
那这款车好卖吗?
我觉得要想好卖,必须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正确定位人群,满足这个人群的需求。 我觉得基盘用户还是奥迪油车车主,他们最认可奥迪的驾驶品质,也希望有基本的智能化,同时也想换新能源了。
这个人群认可Q6L的最大阻碍还是油转电的续航焦虑。如果像小米YU7一样起步就800公里 ,一切尽在不言中。现在Q6L有725公里,其实也差不多了,特别是它是107度电池的725公里,应该是很实的!
至于从新势力车主那些争取用户,我觉得比较难,但既然有了华为就可以争取。基本策略还应该是守正出奇。
第二,需要让大家相信,这是一辆更高级的奥迪。
之前的奥迪Q4 e-tron很多人不认可,有一个原因就是基于MEB平台开发,让人觉得这是大众的车,是不高级的奥迪。现在必须强调,这是PPE平台的奥迪,是保时捷都在用的PPE平台,这是一个高级的奥迪。
或者说,之前合资电车的理念是,电就是比油贵。30万的电车素质也就是和20万油车差不多,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多花钱买电车。Q6L需要做到一点就是油电同价,甚至是电比油还划算,就要强调这是奥迪最好的PPE平台(etron-GT那个车除外),你花40万买Q6L得到的奥迪,比50万的奥迪油车还强,这样的等级概念讲清楚,就好卖一些。
第三,宣传奥迪与华为的合作时,地位一定要对等。
必须强调,奥迪拿出了自己最强的PPE平台,华为拿出了自己最强的智驾技术,这是最强与最强的联合,这才是正确的姿态。如果过于强调华为或刻意抹掉华为的存在,都是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