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前正式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沪九条”),力争在五年时间内打造出在全球范围具有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
“沪九条”明确提出,支持黄浦区和杨浦区建设在全球范围具有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对集聚区内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全市范围内表现突出的孵化器、产业园区,市级层面按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每年提供最高1000万元奖励。
同时,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市级层面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及市级荣誉。
为解决创作者及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上海还推进设立专项基金,打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并对银行贷款给予不超过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0%的贴息支持。为降低创作启动成本,支持集聚区提供共享空间、直播间等共享设施,提供工商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并为优质内容创作人才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户等便利。
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的“梦工厂”
就“沪九条”新政,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川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黄浦区和杨浦区会被“沪九条”重点提及,是因为两区在互联网内容创作集聚上具有资源禀赋,有产业集聚和生态基础的优势。比如,小红书总部落户黄浦区,B站总部落户杨浦区,而小红书和B站作为标杆性互联网企业,是生产、集聚优质互联网内容的平台,深受年轻人喜欢,也集聚了大量互联网内容创作者。
在李清川看来,近年来,两区政府在政策供给等赋能产业发展方面有不少探索,具备了丰富实验样本、深化政策供给、放大改革效应的重要基础,能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两区各有独特优势,像黄浦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内容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是年轻人文化打卡的热土;而杨浦区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内坐落着11所各类高等院校,具备明显的人才优势。
李清川特别提到,“沪九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策扶持并集聚国内外创作者,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的“梦工厂”。因此,“沪九条”对于非上海地区的内容创作者也是重大机遇。
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川
李清川表示,内容创作需要创意和灵感,需要交流互动,这些不会囿于地域限制,“上海的内容创作者取材其他地域,各地的创作者来上海寻求合作,都会推动共同发展。”
建议青年创作者超越流量焦虑
在“沪九条”的政策窗口期,面向想从事互联网内容创作的青年人,李清川建议,一是深挖“上海故事”,契合政策导向。青年创作者应利用开放的公共场景挖掘独特视角,创作能展现城市魅力或时代精神的内容,以撬动官方流量。
二是拥抱集聚区生态,借势资源杠杆。青年创作者要积极融入黄浦、杨浦的创作集聚区,利用共享空间、技术补贴、人才配套及一站式服务等资源降本增效,并参与高水平行业活动,借助平台集聚效应放大自身声量和连接机会。
三是着眼长远发展,超越流量焦虑。青年创作者应善用政策对职业路径的支持,但不唯流量论短长,注重内容价值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建立更积极的创作心态与可持续的职业身份认同,才能在海量内容中走得稳、走得远。
在他看来,优质作品不是信息搬运或简单重组,而是能提供独特视角、见解、分析、呈现。无论是选题角度、叙事方式、视觉呈现,都要有创作者可识别的标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目标受众的需求有深入研究,既满足需要,也要有所引导,以提供高浓度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知识、启发、欢笑、感动等。”李清川强调。
同时,李清川坦言,“沪九条”确实给出了一系列很扎实的政策激励,但内容创作是厚积薄发的创造,打造精品力作还需“匠人精神”。他认为,创作者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生态沉下心来学习、体悟、转化,既要抓住灵光一现,也要耐得住寂寞。例如,在《哪吒2》电影爆火的时候,导演饺子宣布“闭关”,饺子作为已经有大作品傍身的导演可以有这样的“归零心态”,对还在探索奋斗中的青年创作者应该是有启迪的。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