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发挥辅助审查作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7-17 12:25:47

南都讯 记者黄莉玲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强智能化技术运用。7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了在推进智能审查、智能检索方面的进展和成效。



胡文辉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来提升专利审查的智能化水平,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查服务。

据他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专利智能审查和智能检索系统的建设工作,并结合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进程,持续完善系统功能。2023年1月新审查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在线翻译、图形识别、智能比对等技术功能,让审查员能够减少机械性的重复劳动,集中精力处理审查的专业性问题,从而促进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的提升。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又适时启动了大模型技术的应用研究,选取了专利审查五个业务场景开展验证工作,以“平台+模块”的方式构建灵活可扩展的智能审查系统架构。本月初,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模型检索、AI学术助手、AI法律助手等多个模块已正式上线,目前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效果良好。

在专利检索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训练了专用于检索的大模型,测试表明,对比文献检出比例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进一步节省了检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助力技术理解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合作,以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向审查员提供与申请文件相关的技术知识,帮助审查员了解技术背景,掌握发展脉络,加快审查进程。在法律适用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整合法律法规、指导案例及培训课程等资源,构建了专业知识库,通过大模型智能问答和逻辑推理实现了法条检索、案例解析等相关功能,增强了审查员法律适用能力,为科学作出审查结论提供了法律支撑。

据悉,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审查工作中的应用,辅助审查员更好地理解发明构思、更快地进行技术分析、更准确地作出审查结论,不断以高质量、精细化的审查工作满足创新主体多元化需要。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已经在工作中明确,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的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审查工作中,审查员也必须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依法客观作出审查结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