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A股大牛市!下半年赚大钱,就靠这三个板块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星图金融研究院 时间:2025-07-17 12:31:12



当前,A股毫无疑问处于大牛市!

从技术面上看,上证指数6月9日成功突破自去年11月以来的下降趋势线,而在6月24日以来,上证指数便沿着10日均线一路上涨。现在所有周期的均线已经全部拐头向上,两市成交额中枢抬升至1.4万亿元以上,指数整体维持在震荡向上的良性结构之中。

波动率方面,截止7月16日,50ETF期权和300指数期权都有所上升,但依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不但无法与去年924行情相比,同时还远低于年内4月峰值水平。这意味市场依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直到波动率回归到均值水平。



从基本面上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稳中向好。三驾马车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货物进出口总额21787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0000亿元,增长7.2%。

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战对出口扰动明显低于预期。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加征关税可能会显著冲击2季度出口,然而,由于我国出口商品需求具有较强刚性,因此始终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具体来看,上半年当月出口同比分别为6.00%、-3.00%、12.30%、8.10%、4.80%、5.80%,始终维持了较好韧性。我们认为这可能成为显著的预期差。



从资金面上看,交易型资金增加,但尚未到历史极值水平。截止7月10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88万亿元,距离今年4月的峰值1.94万亿元有800亿元左右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配置型资金加速流入,截止7月15日,股票型ETF资产净值30618.89亿元,同比增长63.44%,由此可见配置型资金正在借助ETF等途径流入,使得市场底部持续向上抬升。



对于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截止1季度末,财产险公司股票、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合计13.81%,较2024年末的13.46%提升0.35pct;人身险公司股票、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合计16.70%,较2024年末的15.34%提升1.36pct。预计随着监管放宽对险资投资权益资产的限制,以及国债收益率下行导致利差损风险上升,将共同推动险资等机构资金持续加强对A股的配置力度。

总得来说,无论是技术面、基本面还是资金面,都对A股形成了强有力的底部支撑。我们认为,现在就是典型的牛市行情,因此当前坚决不能看空A股。最典型的例子,7月15日和7月16日两天,上证指数在银行带动下一度向下调整至10日线附近,但很快就在下方涌现大量承接盘,指数日内走出深V行情再次回归到5日线附近。这就是证明市场上存在极强的看多情绪,正所谓“牛市多急跌”,但每次调整都是难得的买入机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不同板块之间分化比较严重,市场出现比较明显的“只赚指数不赚钱”现象。以银行为主的权重股抱团推高指数,但由于权重股对资金的虹吸效应同样十分严重,导致市场,特别是普通投资者聚集的小微盘很容易陷入“两头挨打”的窘境,假如银行等权重股走高推升指数,小微盘可能由于缺乏增量资金下跌,同样,当银行等权重股调整导致指数下跌,小微盘又可能因为恐慌情绪下跌。

通过对近期数据复盘,我们发现,当以银行为主的权重股走势小幅上涨或走势平缓时,市场上更容易出现普涨现象,赚钱效应也相对更好。而当以银行为主的权重股走势过于陡峭时,不论是涨是跌,都可能会导致市场上跌多于涨,赚钱效应明显下降。



就此而言,我们认为,在牛市行情中,最好还是保持高仓位运行。考虑到权重股和小微盘之间的杠杆效应,针对性地采取哑铃策略,继续以银行、交通运输业、煤炭等红利风格作为防守端,而以进攻端来为组合获取超额收益,从组合弹性角度出发,可以将仓位配置适当向进攻端倾斜,因为防守端主要是对冲风险而非获取收益。

就进攻端来说,我们发现,市场并非是无迹可寻,现在主要是交易三条主线:

一是中报业绩有望占优的板块,7月中旬将是中报预告披露高峰期,而8月下旬预计是中报实际披露高峰期。从历史数据上看,7-8月市场很可能回归基本面交易,中报业绩表现较好的企业有望跑出超额收益,对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中报业绩增速可能较高的轻工、有色、非银等板块,以及改善幅度较大的建材、电子、通信等板块。

二是成长确定性较强的板块,上半年,DeepSeek引爆科技股行情,随后蔓延至泛科技领域,港股与A股科技股齐涨,现在来看,行情持续的关键在于估值是否合理,以及业绩能否兑现,对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产业增长趋势较强、估值相对合理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稳定币、创新药等板块。

三是反内卷充分受益的板块,本轮反内卷与历史上不同,主要是当前需求端由于地产拖累相对偏弱,以及供给过剩存在于民营企业占主导的新兴行业,考虑到就业压力和产业升级对政策力度的约束,对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吸收就业相对较少、央国企占比较大、与产业升级关系相对较小的煤炭、钢铁、水泥等上游原材料行业。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