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主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为论坛致辞时表示,RISC-V近年来已从学术领域走向产业化,从嵌入式应用大步迈向了更广泛的计算领域。自2010年RISC-V指令集架构问世以来,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努力,推动生态爆发式的增长。据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数据,目前的会员单位以及个人已有4500家,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球基于RISC-V指令集的芯片出货量已有数百亿颗,这充分证明了开放协作模式的强大竞争力。
据统计,2024年中国贡献了RISC-V芯片的出货量一半以上,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突破。
史惠康认为,从中国来看,RISC-V为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RISC-V是我国掌握处理器核心技术的战略支点,可以让企业研发人员得以深入参与国际前沿指令集的设计与演进,掌握全流程的技术。另一方面,RISC-V是赋能产业创新的强大引擎,开源、零授权费、模块化特性等极大降低了芯片设计的门槛和创新成本,为中国制造提升全球竞争力开辟了新的赛道。此外,RISC-V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桥梁,是我国首次与全球开发者同步共创核心芯片技术,也是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话语权与影响力的宝贵契机。
“我们要抓住RISC-V开源的机遇,集中力量、凝聚共识,克服开源技术分散、生态分化的弊端,走出一条中国的创新发展道路。”他说。
在论坛现场,史惠康还对国内RISC-V的发展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化协同,共筑繁荣生态。据悉,在工信部电子司的指导下,2023年8月成立的RISC-V工委会,已吸引了超过80家会员单位加入,有效凝聚了国内产学研用的核心力量,在标准推进、共性技术攻关、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希望大家继续用好这样一个工作平台,在核心指令集扩展、基础工具链、操作系统等关键环节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史惠康谈到。
二是加速转化,驱动规模应用。他指出,技术的价值最终由市场来检验,要打通从实验室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持续巩固和扩大RISC-V在物联网、工业控制、边缘计算等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市场渗透率,另一方面要全力推动RISC-V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人工智能加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高价值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真正让RISC-V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三是坚定开放,引领全球协作。“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并丰富RISC-V全球生态,我们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科研机构、开源社区深度参与RISC-V国际基金会的相关工作,在基础标准、安全规范、互联互通等全球议题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史惠康表示。
他还指出,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要加强与国际顶尖同行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方面的开放合作,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汇聚中国,做全球RISC-V生态的积极建设者和关键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