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妙可蓝多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56.29%-88.86%;预计扣非净利润为0.9亿元-1.15亿元,同比增长58.22%-102.16%。
妙可蓝多延续了去年的净利润增长趋势。
自2024年开始,妙可蓝多的净利润增幅惊人,归母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89.16%;扣非净利润为4691.93万元,同比增长544.27%。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14.88%和110.23%。
更值得关注的,是妙可蓝多今年以来的种种动作:先是打响“三大战役”;随后又猛推激励措施;7月初,妙可蓝多又被曝出要进军宠物食品赛道,并开出10万月薪招募“强将”。
净利润暴涨后,妙可蓝多的野心,似乎又被点燃了。
利润暴涨背后的真相
妙可蓝多净利润暴涨的核心,在于公司打法的调整——从“烧钱换市场”转向了“节流控成本”。
自2018年“品牌建设元年”算起,妙可蓝多每年都在营销上投入一大笔费用。财报显示,2018年-2023年,妙可蓝多销售费用分别为2.05亿、3.59亿、7.10亿、11.59亿、12.19亿、10.19亿。其中,广告促销费用是大头,6年时间,妙可蓝多花在广告促销上的费用,累计31.49亿元。
这些钱一部分被用在联名和请明星代言上,例如跟《汪汪队立大功》联名,签约孙俪等;另一部分则被用于投分众广告、央视广告。
重金之下,妙可蓝多只花了4年时间(2018年-2022年),就把市场份额从3.9%提升至35.6%。
然而,巨额的营销费用也侵蚀了妙可蓝多的利润空间。过去几年,妙可蓝多的毛利率经常维持在30%以上,可净利率却不超过5%。 2023年,妙可蓝多的营收达到53.22亿元,可扣非净利润却只有700多万。
从去年开始,妙可蓝多利润突然大涨,其实核心逻辑就两个字——省钱。
首先是在营销上的投入变得更克制了。去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下滑9.49%至9.22亿元,其中广告促销费用为5亿元,同比下滑11.55%,光这一项就为其节省了6600多万,看着不多,却抵得上它过去一年的利润了。
今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继续缩减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率继续同比减少2.7个百分点至16.8%,管理费用率也略微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连研发费用也缩减了。财报显示,2024年,妙可蓝多的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0.25%至4847.08万元;今年一季度,研发费用继续下滑2.64%。
除了压缩费用,妙可蓝多还通过供应链优化来降低成本。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中出现了一位新面孔,主要负责原辅料和代工产品的采购,采购金额约1.75亿元,占年度总采购额的5.83%。
妙可蓝多方面表示,选择这位新增供应商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即逐步用国产原辅材料替代进口产品,以实现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
此外,妙可蓝多的净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补助。今年3月初,妙可蓝多公告称,公司达到相关政府规定的获得2024年度政府补助的条件,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372.8万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21.64%。
综上来看,妙可蓝多利润的暴涨,更多得益于降本控费和外部支持,而非源于核心业务的扩张。
只是,这种靠“省”出来的增长,能持续多久?
又画了一个“大饼”?
为了增长,妙可蓝多今年动作频频。
今年2月底,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野心勃勃地表示,未来三年要打赢“三大战役”,即“奶酪棒增长之战”、“成人破圈之战”、“B端突破之战”。
具体到营收数字上,2025-2027年,妙可蓝多的经营目标为累计不低于199亿元,三年的营收目标分别为56亿元、65亿元和78亿元。
为了让高管和员工更有干劲,3月初,妙可蓝多推出了员工股权和期权激励计划。
其中,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来自2021-2022年回购的股份,总计1000万股,均价为48.85元/股。这次拿出800万股对核心员工进行激励,获得员工持股计划激励的员工,可按9.90元/股的价格购买回购时花了48.85元/股收购的股票。
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对象则是207名高管和核心骨干,总计800万份期权,行权价格为15.83元/份,总计1.2664亿元。
激励政策背后,是颇为严苛的触发条件。
▲妙可蓝多设置的考核目标,图片来自公司公告
2025年,妙可蓝多想要解锁第一个行权期,需要营收增长4.05%,即达到50.4亿元,净利润增速则需要达66.37%,即1.89亿元。按照妙可蓝多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完成第一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难度并不大。
真正的挑战藏在后两年。2026年和2027年,妙可蓝多股权激励的对赌营收目标分别是58.5亿元和70.20亿元,增速分别为16.07%、20.1%。
这对于2022年后营收增速从来没有超过两位数的妙可蓝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或是基于上述严苛条件,有投资者戏称,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在“画饼”。
现实情况是,妙可蓝多的现有的几大业务,似乎都撑不起如此激进的增长目标。
妙可蓝多的营收主要靠奶酪产品,2024年其奶酪业务占比80.12%,去年同比增长6.92%;贸易业务占比11.32%,去年同比下滑34.97%;液态奶业务占比仅8.56%。
妙可蓝多第一增长曲线是奶酪棒,更多来自儿童的消费。中国出生人口2021年后一路走低,尽管国家出台了生育补贴政策,但未来中国出生人口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奶酪棒市场红利也随之消退。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奶酪零售市场增速已从2019年的22%降至2024年的5%,其中儿童奶酪棒品类占比超过60%,市场饱和度显著提升。
妙可蓝多看重的成年奶酪市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要做大量的市场教育。业内人士透露,日本、韩国等跟中国文化相似的国家,成人奶酪市场也教育了30年才慢慢成熟。
靠儿童奶酪业务和成人奶酪业务,妙可蓝多恐怕很难实现未来两年的业绩目标。因此,寻找更有增长潜力的新赛道,刻不容缓。
豪赌千亿蓝海
继续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妙可蓝多,将目光放在了宠物食品赛道。
7月初,一张妙可蓝多的招聘信息截图在网络上传开。
从招聘信息上可以看到,“宠物奶酪业务负责人”需要从0到1搭建宠物奶酪产品线,并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月薪高达8万-10万,算下来,年薪高达百万。
另一个岗位“高级宠物产品经理”,则负责制定并执行产品策略,达成销售目标、市场份额及利润指标,月薪也开出了2.5万-3.5万。
▲妙可蓝多在boss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图片源自网络
相比于儿童奶酪和成人奶酪市场,宠物食品的增长空间确实更具想象力。
根据2025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20.6%,宠物食品作为刚需高频消费,市场份额达52.8%,在四大赛道(宠物食品、宠物医疗、宠物用品、宠物服务)中占比最高。
宠物食品的毛利率也相当可观。数据显示,国产品牌的毛利率普遍在40%-50%,部分功能性产品甚至更高。对毛利率长期在30%徘徊的妙可蓝多而言,堪称“暴利”。
妙可蓝多在进入宠物奶酪赛道上,具备一定优势。艺恩数据发布的《2025年宠物食品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奶制品类零食正以高速增长抢占市场份额。由于宠物奶酪作为新型品类,赛道中尚未形成垄断品牌。对于手握奶酪研发体系、乳制品供应链优势,以及电商和品牌能力的妙可蓝多来说,进入宠物食品市场相对容易。
不过,从起跑到跑通,还有许多挑战需克服。
首先是产品研发的复杂性。宠物对乳糖普遍存在不耐受问题,意味着宠物奶酪必须具备更复杂的配方和适口性要求。该类产品开发周期较长,需要通过多轮喂养测试与功能验证,门槛远高于普通宠物食品。
其次,妙可蓝多可能面临高昂的营销与渠道成本。当前宠物消费决策高度依赖内容种草,小红书、抖音、B站等平台上的宠物KOL佣金普遍高达30%,叠加平台投流、促销折扣后,一袋标价200元的猫粮,品牌方所剩利润寥寥无几。
这意味着,如果妙可蓝多要把宠物奶酪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不仅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而且很可能要重新走一遍“烧钱换市场”的老路。
宠物奶酪听上去是个好生意,但对妙可蓝多而言,宠物奶酪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赌注,而非眼下业绩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