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杠杆游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698篇原创
图片来源|AI自动生成
关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子女问题的风波还在持续发酵。
最新凤凰网报道显示,宗庆后除了宗馥莉之外,还有6个孩子。除了宗庆后与娃哈哈元老杜建英因遗产纠纷而曝光的这3名子女,在杜建英之前,宗庆后早年还与一名员工生有一女,后母女定居美国。
而网传的2017年出生的孩子生母为另一名年轻员工;此外还有一位孩子尚未曝光。
对于娃哈哈而言,这场遗产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将宗庆后精心打造的“家文化”帝国推向未知深渊。
01
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受理的宗继昌等人诉宗馥莉案,撕开了中国前首富家族的隐秘面纱。蜜妹看到,三名持美国护照的原告主张,他们是宗庆后与前高管杜建英的非婚生子女,每人应获得父亲生前承诺的7亿美元信托资产。
诉讼文件揭示了一个被精心掩盖的双重家庭结构:在公众视野中,宗庆后只有妻子施幼珍和独女宗馥莉;而在私下,他与1988年浙大毕业、1991年加入娃哈哈的杜建英育有三个孩子。
法律攻防在两条战线同时展开。一方面在香港,双方围绕18亿美元信托资产展开争夺;另一边在杭州,原告要求分割宗庆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4%股权,估值超200亿元。
面对汹涌舆情,娃哈哈集团7月14日发表声明回应:“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运营及业务无关”,拒绝进一步置评。
真的无关吗?在蜜妹看来,这事儿可不是简单说无关就是撇清关系的。
首先,若三名子女胜诉,娃哈哈股权将从“国资46%+职工25%+宗馥莉29%”的铁三角,变成“国资+职工+四子女分权”的散沙局!
往后新品要不要推、渠道改不改、工厂建不建,光吵架可能就得耗半年,这还怎么搞经营?
今年以来,娃哈哈已经关掉18条生产线,其中5家被关工厂的股东里正坐着原告宗继昌、宗婕莉。
其次经销商这边,人家跟娃哈哈合作几十年,图的就是稳定。现在这情况,娃哈哈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谁还敢大举进货?瓶装水市场本来就竞争激烈,裂缝一出,想杀进来的其他品牌数不胜数。
再就是品牌滤镜,曾经的宗庆后,给自己塑造的形象是“布鞋首富”“家文化”,品牌人格化。
如今官司一打,这国民滤镜算是碎了,最近再传出还有更多子女,娃哈哈品牌形象已经彻底被动摇,后续影响销售几乎是一定的事。
02
回到娃哈哈这边,撇开这次风波不谈,在蜜妹看来,本来年近四旬的这家公司目前已经显得有些老态龙钟。
销售层面,乍一看2024年销售增长还不错,但从产品结构层面来看,其长期依赖传统产品的弊病似乎未有所改观。
纯净水外,娃哈哈营养快线、AD 钙奶等经典产品,至今仍是营收主力。宗馥莉接任董事长后,不可谓不努力,积极推出气泡水、咖啡饮料等新品,试图叩开年轻消费者市场大门。
但现实残酷,这些新品市场反响平淡,似乎未掀起消费热潮。当下,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消费者口味愈发多元,对饮料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础功能,更追求个性化、健康化、时尚化体验。
娃哈哈若不能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饮料市场中,恐将逐渐被边缘化。
再就是销售渠道,娃哈哈曾经引以为傲的联销体模式也正遭遇挑战。
过去,凭借这一模式,娃哈哈构建起一张庞大且深入的线下销售网络,产品得以渗透至全国城乡各个角落。
但时移世易,电商与新零售迅猛崛起,线上消费占比逐年攀升。但在蜜妹看来,娃哈哈这块布局是明显滞后的。
如今又出现遗产纠纷,更加影响企业内部治理的稳定,增加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03
对于娃哈哈而言,也许真正的问题不是宗庆后有几个孩子,而是当强人离去,留下的巨大商业帝国能否在情、法、利之间找到新的锚点。
在蜜妹看来,这场诉讼的核心已超越金钱本身,它直指中国家族企业最脆弱的命门—— 缺乏制度化传承安排。
但事已至此,如果还想企业继续发展,娃哈哈的各方人员都必须考虑破局。怎么破?首先得把家里的矛盾解决了。
不管是靠法律把各方的权益说清楚,还是坐下来和解,都得赶紧有个结果,稳住公司。家里人一条心了,才能一起应对外面的竞争。
再就是加快转型。一方面,放弃盲目多元化,集中资源打造1-2个真正符合健康化趋势的爆款产品。
另一方面,激活AD钙奶、营养快线等经典IP的怀旧价值,通过跨界联名拓展消费场景。
以及赶紧拓展销售渠道,把线上和新零售做好,提高线上销量。同时,多想想新办法做营销,提升品牌形象,让品牌更有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再去慢慢进行治理结构去家族化、设立第三方监管的家族信托等等。
宗庆后留下的娃哈哈,现在正站在岔路口。遗产官司虽然带来了大挑战,但也可能是个变革的机会。
要是能把家事处理好,坚定变革,去家族化管理,说不定还能在激烈的市场里重新辉煌。否则的话,可能就越来越差了。
对宗馥莉而言,挑战远超经营维度,在诉讼与经营危机的双重夹击下,其个人领导力正经历炼狱般的考验。
文章仅供讨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本 文未注明图片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和感谢!
本文为闺蜜财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联系请加微信alioyer(备注:闺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