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左手配车,右手补贴,京东豪掷20亿元为15万全职骑手升级福利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陆玖商业评论 时间:2025-07-17 18:27:03

在大量“被看见、被保障、被关怀”的骑手心里,崭新的小红车,整齐划一的工服,可能比多出几百元,但是更忙更累的工作,更有尊严,也更有价值。


从进入外卖赛道开始,京东想做的事情,就跟其他平台不太一样。

面对苦高佣金久矣的品牌,京东选择为第一批入驻的商家减免一年佣金,先在供应端打开了局面。

几天后,京东随即宣布了将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且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而仅仅过了3个月的时间,全职享受五险一金的全职京东骑手数量,就已突破了15万人。

随着盛夏的到来,加之各大平台的外卖大战正酣,已在运力末端赚足口碑的京东,依然想着为这些奔波在一线的骑手们,多做一些更务实的事情。

无论是20亿规模的资金投入、寒暑皆有的温度津贴,还是全职小哥都能申请的崭新二轮车,对于大量租车跑单,日晒雨淋的骑手来说,这可能是最“凉爽”的礼物。

01 人手一辆“小红车”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相关数据显示,京东外卖的全职骑手突破150000人的规模,日订单规模最高突破2500万单。作为一个新入局的平台,这样的业务规模,已经无法让其他对手忽视。

京东在外卖行业的攻城略地固然进展神速,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初期的业务风口之后,市场将转入更考验全方位基本功的博弈阶段——无论从配送端还是供应端,都有许多“内功”层面的事情尚待夯实。

作为一个以末端运力为重要“胜负手”的行业,如何改善长期处于低位的骑手工作条件,无疑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

正因如此,京东在已有的基础保障之上,选择再次投入20亿,继续为奋战在街头巷尾的骑手兄弟“升级福利”。

具体而言,除五险一金长期保障外,京东在寒暑季,每月将为全职骑手发放专项津贴,还特别准备15万台“赤甲光刃X1”二轮车,为骑手升级装备。

从放出的车辆情况看,这辆车几乎是专为送餐的京东外卖骑手而生。

从配色上看,“赤甲光刃X1”采用了京东经典的红金配色。


座椅设计上,相较一般的通用电动自行车,“赤甲光刃X1”增加了防滑驼峰鞍座,高弹记忆棉的减震性能也更好;在后座上也加装了专属的腰靠,方便外卖小哥等餐时在车上休憩。

针对一些需要冷链运输的冰品,“赤甲光刃X1”专门加装了便携式车载冰箱,搭载航天同源双核制冷芯片。加上全方位循环导冷、塞式密闭结构,保证骑手运送奶茶咖啡时,冰品仍然保持最佳赏味期。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传统餐箱,“赤甲光刃X1”的餐箱在晚上是能发光的,同时站点每天还能为其免费消毒,保证了外卖餐品的干净卫生。

获取“赤甲光刃X1”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是京东外卖的全职骑手,即可联系全职骑手运营或副站长获得购车链接。下单购车并签收后的90天,完成3000单之后,即可获得全额退款。


目前,“赤甲光刃X1”赠送活动,率先在北京、南京、长沙三地拉开帷幕。据陆玖商业评论了解,除了极个别日破百单的“单王骑手”,大量骑手一天的跑单量能维持在40单以上。

而京东送车的条件是90天3000单,换算下来一天不到40单。按照目前京东处于增长的单量态势,这辆,“赤甲光刃X1”对于大部分全职京东骑手而言,几乎是“点击就送”。

02 是福利,更是认同

大部分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外卖行业,或许不知道“五险一金”,和一辆趁手的电动车,对于骑手群体而言有多大的意义。

跟网约车行业类似,外卖行业的末端运力,无论是人员来源和素质,都十分复杂,远不能用“参差不齐”来形容。

据陆玖商业评论了解,大部分外卖站点,对于外卖员的招收标准不外乎以下几条:能骑电动车和能上楼的年龄,能看导航软件,会用智能手机即可。这样的标准之下,外卖员的群体构成自是十分混杂,文化水平的方差极大。

在进入外卖行业初期,大部分人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会长期成为外卖小哥,因此在装备选择上大量“从简”,跟很多新手网约车司机一样,大量新上路的骑手也会选择租车。

但市面上的租车行业也非常鱼龙混杂,面对条款繁多的租车合同,大量骑手其实并不知道中间的门道。往往在租车机构的话术下签了合同,权益却得不到保证,类似的租车骗局案例,在社交媒体上俯拾皆是。


一位外卖人力服务商也向陆玖商业评论指出,当前环境下,多数平台方出于成本考虑和对劳动关系责任的规避,普遍倾向于不与骑手建立直接的、规范的劳动关系。

在市场趋向存量的背景下,一些平台对成本的压缩更趋明显——例如配送KPI指标持续提升,但配送单价却停滞不前甚至下调。不少骑手管理服务商也坦言,近两年正在回吐此前四五年的收益

随着市场压力传导到骑手层面,便是任务压力持续增大,和考核增多,而收入水平却难见增长。这无疑倒逼骑手在配送时“提速”,以期完成更高指标。然而,骑手所依赖的往往是租来的车况堪忧的“N手车”,其基础商业险的保障额度也常常不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京东选择与骑手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其革命性意义不言而喻——这不仅意味着更稳固的法律保障,也体现了京东对骑手稳定性和归属感的重视。

基于更稳定的契约关系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京东骑手签下的劳动合同并非单纯约束,而是构建了一个正向循环:公司对骑手的关怀和保障促使骑手更加珍视这份工作和平台的声誉,从而在服务中更注重可靠性和品质;而用户感受到更稳定、更具保障感的优质服务,则会倾向于信任并选择京东外卖。

可以说,京东外卖追求的“高品质”和“好体验”并非口号,这种与员工构建稳定、互惠关系的模式,正是京东外卖追求品质与体验的核心支撑之一。

更重要的是,全新的定制二轮车,京东全职骑手颇具赛车元素的工装和全职工牌搭配,会让骑手在用户心中留下更为专业和统一的行业印象。实际的工作体验提升,会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同时更能让骑手在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尊严与自豪感。


03 写在最后

以外卖为代表的O2O生意走过十年,早已过了单纯以补贴撬动规模的草莽时代。

而在如今,以外卖、即时零售为代表的“第二战场”,以“零元购”为噱头的补贴战,仍然充斥在平台之间,低到5元的奶茶固然值得“进货”,但背后则是爆单的店员和负荷接近极限的骑手。

在天量补贴的助推下,商家、平台、用户三方固然陷入出货下单的狂欢,而作为末端运力,驱动整套系统运行的核心,骑手小哥,仍然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对于平台而言,骑手到底是服务于KPI的冰冷数据节点,与可被榨取的生产要素,还是视作需要不断投资、赋能、守护的核心资产与伙伴,京东用20亿福利加码和15万辆“战车”的投入,以实际行动作出了选择。

作为个人,骑手面对平台和系统天生处于弱势方,无论是诉求还是生存状况,能否得到重视,也均仰赖于平台的“慈悲”,从最早的为快递员购买五险一金,到为员工修建宿舍,再到如今为骑手小哥改善工作环境。这些一点一滴的投入,实际都是在以一己之力,改善整个外卖行业的生态。

或许相对于几亿的红包补贴,20亿的基建投入远远不够,但外卖行业的基建,本就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而作为基建里的重要一环,骑手的去留,往往比短期的业务数字更为重要。

在大量“被看见、被保障、被关怀”的骑手心里,崭新的小红车,整齐划一的工服,可能比多出几百元,但是更忙更累的工作,更有尊严,也更有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