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电池“循环”值多少钱?万亿市场的ESG价值正在重构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7-17 20:18:57

近日,电池循环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宁德时代宣布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为电池的高效循环利用开辟了新路径。当前,在政策强力引导与企业创新实践的双重推动下,ESG投资理念正加速成为市场主流,并深刻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焦点。我们有必要再深入探讨,“电池循环经济”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未来又将释放出怎样的投资机会?

电池循环经济:

对ESG风险的破局密钥

如今,电池企业对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方面的重视程度日益凸显,ESG报告已成为企业“第二张财报”。笔者按“近两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系统对营收贡献较大”这两项标准筛选出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10家动力电池企业。从10家企业ESG重要性议题来看,对资源循环使用、产品质量等指标的重要性较高。

与此同时,锂电池传统的“开采-生产-废弃”的线性模式正在给企业带来潜在的ESG风险。在环境方面,电池制造占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40%,矿产开采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此外,在社会和企业治理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

电池循环经济为企业面临的ESG风险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将退役电池视为一座 “城市矿山”,通过高效回收技术,从废旧电池中提炼高纯度的锂、钴、镍等核心材料并重新投入生产,实现从 “资源消耗” 到 “城市矿山” 的价值闭环。这种模式的价值首先体现在缓解资源依赖与价格波动上,回收材料占比越高,对上游原生矿产的依赖就越低,能有效对冲地缘政治和市场波动带来的原材料成本风险。


同时,电池循环经济是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关键。欧盟新电池法约束范围包括在欧盟境内市场销售或直接使用的各种电池,包含了从电池生产、设计、使用过程,到淘汰或梯级利用的环境、安全等要求。使用回收材料生产电池,其碳排放量可比使用原生材料显著降低,为企业突破法规壁垒、确保市场准入资格提供了保障。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向笔者表示,无论国内国外的ESG环境指标中,二级指标都指向绿色回收,这让电池循环经济在合规性上更具优势。

欧盟新电池法还规定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作为记录电池从原材料、生产、使用到回收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数字系统,“电池护照”让电池的每一个环节都透明可追溯。参与电池循环经济,企业可以更好打造自身的“电池护照”,这不仅是企业展示卓越治理能力、主动进行风险管理和清晰规划长期战略的有力证明,更能显著提升企业在MSCI、Sustainalytics等主流ESG评级中的得分。

未来的ESG投资机会:

万亿赛道与价值重估

电池循环经济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正在催生万亿级别的新市场。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在6—8年,预计第一批成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时点在2024—2025年。


退役电池的回收利用也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

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到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量接近831Wh,对应回收市场空间达到1895亿元,2023—2030年市场空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3%。

头部企业已经率先布局。例如,宁德时代通过“时代碳链”管理系统,重塑价值链体系,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循环流转。从电池设计源头融入循环理念,开发耐用、易回收、可梯次利用的电池产品,提高电池生命周期,降低材料需求和碳排放。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

在“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发布会现场发言

宁德时代也在重构商业模式,从产品销售转向共享服务,布局超过一万个换电站,通过新模式降低用户成本,最大化电池利用率。并且构建高效回收体系,提升回收效率和循环比例,减少对矿产开采的依赖,打造可持续供应链。2024年回收约13万吨废旧电池,生产1.7万吨锂盐。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低的长期成本和更优的ESG表现,将为其带来高于同行的估值溢价,使其从 “电池制造商”向“能源循环服务商”转型。

与此同时,掌握低成本、高效率、环保型回收技术,例如掌握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的专业回收技术公司也迎来黄金时期。对于能够高效回收镍、钴等高价值金属的公司而言,未来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使用回收材料可显著降低企业高昂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ESG投资的长期主义视角,进一步拓展了循环经济的价值维度。“梯次利用”市场正展现出蓝海潜力。“梯次利用”属于轻度报废,电池本身没有报废,可以将退役电池,进行回收、筛选再利用于其他领域。其中,典型的应用领域就是储能,如削峰填谷、备用电源等。“梯次利用”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其“物尽其用、延长价值”的理念也与ESG推崇的长期投资高度契合。

良好的ESG实践带来的财务优势日益凸显。ESG评级更高的公司,其股票长期收益率更优。施懿宸表示,以股票为主的标类资产,ESG投资无论在学术还是实务上都被证实抗系统性风险能力更强,回撤较小且长期回报稳定。

政策红利也持续加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发布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支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包括但不限于废铅蓄电池、废旧动力电池等废旧产品拆解、分拣、破碎加工处理设备制造,以及制造企业直接销售相应设备的活动。施懿宸表示,“循环经济只要符合绿色信贷目录,就可以获得银行的支持,市场也会相应倾斜”,这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

未来,一家电池公司的价值,将不能只看出货量,更取决于每一块废旧电池中的“再生” 价值、对冲风险的能力。循环能力作为ESG指标中十分重要的因子,能直接对企业经济面产生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也意味着评估模型需要迭代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