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主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发表题为《关于RISC-V生态建设的几点观察与思考》的演讲报告。他分析称,在理想情况下,2030年中国将在全球RISC-V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行业情况来看,据SHD Group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9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4%;来自RISC-V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7年,中国RISC-V内核将占据全球出货量的50%。
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包云岗亦指出,在现实中推广RISC-V仍面临各种困难,包括企业ARM等构架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换RISC-V?RISC-V芯片主打什么场景?懂ARM解决方案的人市场上一大堆,懂RISC-V技术支持的人到哪找?
对此,他总结了当前RISC-V产业落地需迫切解决的四个问题,具体来看。一是产品与解决方案,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的RISC-V芯片还相对;二是工具箱,RISC-V软硬件工具箱还不够丰富,要尽快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三是人才,芯片设计、验证、解决方案、技术支持等各个层次人才均不足;四是标杆案例,通过标杆案例建立行业信心。
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和问题,包云岗在现场分享了多方面的认知。“若仅用于原位替代ARM,并未真正发挥RISC-V开放性与可定制化的优势;RISC-V的开放性,使能开源实现和开源工具链,能结构性降低成本,催生新商业模式,其中包括实现芯片领域的Linux+RedHat模式,形成PC集群解决方案,助力互联网产业等。”他阐述。
具体在结构性降低成本环节,包云岗列举了一组数据:以研发一款量产10万颗的64核服务器芯片为例,开发成本约7.5亿元人民币,IP授权费用与版税约2.5亿元人民币,占三分之一。而基于开源的联合开发模式,可以为企业节省2.5亿元研发费用(降低33%)。
“应积极拥抱开源,未来芯片,开源IP比例也必将实现0的突破,且开源IP比例会不断提高。”他预测。
同时,在包云岗看来,RISC-V的可定制化,使能软硬件协同极致优化,结合敏捷开发降低开发门槛,可以催生新模式。基于此,APP开发团队也可根据应用场景快速定制芯片,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当前AI推理的算力需求呈现新特征,RISC-V+AI将成为未来新组合。包括与CPU紧密协同设计,以应对需求多样化。”他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