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孙宏斌背水一战,融创债务重组攻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YOUNG财经 时间:2025-07-17 22:22:05


孙宏斌资料图。

孙宏斌背水一战,融创债务重组攻坚

王琳

融创中国与其创始人孙宏斌,正在等待其第二次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最终落地。这家曾经的地产巨头,在行业深度调整中持续寻求风险化解之道。

根据6月24日融创中国披露的最新公告显示,于本公告日期,整体而言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这一比例较5月底披露的约64%有了显著提升,显示了全额债转股的重组方案正获得越来越多债权人的同意。

融创中国的境外债重组聆讯将在9月15日召开,届时将寻求香港高等法院的指令以召开计划会议,以便债权人考虑及酌情批准计划(无论有否修订)。

与此同时,融创中国7月4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配发及发行7.54亿股新股,用于偿付约56亿元选择“股票选项”的境内债券。这也标志着融创的境内债务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或许是基于债务重组的利好进展,在6月30日举行的融创股东周年会上,孙宏斌自债务危机后首次亲临现场,当被投资者问及“最困难的时候是否已经过去”时,孙宏斌回答“肯定的”。

不过,现实的困境仍在提醒风险未消:位于北京的融创总部办公楼两间物业将在8月1日被拍卖,与此同时,仅今年7月以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新增59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近40亿元,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票据纠纷等。

01.

“霸道”债转股:更彻底的化债选择

融创中国的境外债总规模95.5亿美元,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影响,于2022年上半年首次发生美元债违约,之后开始境内外债务重组以避免硬着陆。

2023年1月,融创完成了160亿元境内债的展期,2024年11月,融创通过可转债、留债展期等方式,完成百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

不过,今年1月10日,融创收到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呈请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内容有关Shining Delight Investment Limited(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借款人及公司作为担保人未向呈请人偿还贷款,涉及本金总额30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

融创表示,鉴于清盘呈请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当前行业情况远不及此前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制定时的预期,过去数月,公司始终保持与境外债权人的沟通,以期达成切实可行的整体境外债务解决方案、化解境外债务风险。

今年5月26日,融创披露了二次境外债务重组的最新进展情况,其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对整体债务而言有约64%的债权人已递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到6月24日,这一比例增加至75%。

“全额债转股”是本次债务重组的最大亮点。根据公告,融创向债权人分派两个系列的新强制可转债:选项一,转股价6.80港元/股,可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重组生效后6个月触发强制转股;选项二,转股价3.85港元/股,可在重组生效日期后第18个月开始转股,重组生效后30个月强制转股,该类选项占比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若选择超过上限,将按比例分配至新强制可转债选项一。

与上一次境外债务重组时债权人有多种选择相比,此次重组条款堪称“霸道”,与融创中国目前不到2港元的股价相比,最低3.85港元的转股价也并不利于债权人。

“行业在变,融创需要一种最彻底的化债方式。”一位接近融创的内部人士坦言。

他指出,在销售持续疲软、融资功能尚未恢复的背景下,房企现金流压力巨大,偿债资源捉襟见肘,传统的留债展期模式兑现难度越来越高,违约风险累积。债转股能从‌根本上削减债务规模‌,尽管条款对债权人严苛,但目前形势下债权人似乎“‌别无选择‌”。

然而,债转股方案也将带来显著的‌股权稀释‌效应。根据公告,境内债转股执行后,孙宏斌的持股比例预计从25.59%降至23.9%。若95.5亿美元境外债全额转股,现有股东权益将被进一步稀释。“债转股方案短期可能因稀释风险导致股价承压,但长期看债务清零将‌大幅改善融创的财务结构‌,是重生必经之路。”前述知情人士补充道。

02.

收缩聚焦:押注核心城市与项目盘活

在6月30日召开的2024年度股东周年大会上,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罕见露面。

业内人士认为,孙宏斌选择此时回归台前,与融创化债取得实质性突破密切相关,公司整体风险化解已见曙光。

股东会上,有投资者提问最困难的时候是否已经过去,孙宏斌回答:“肯定的。”

谈到未来会采取怎样的措施以保证公司长远发展,孙宏斌强调,不管是再好的行业,杠杆高,风险就会很大。所以降杠杆是必须的。这一表态与融创近年来的战略收缩路径一致。

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时,孙宏斌表示,以前的融创在很多城市都有项目,但每个城市差别很大,与其分散精力不如集中火力。据孙宏斌介绍,融创接下来将聚焦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核心一二线城市。

“我们肯定不会再去那么多的城市,融创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多个城市是有优势的,积累了显著优势和资源,我们要集中在这些核心一二线城市,把产品做好。”

而在项目层面,融创对旗下住宅项目进行彻底梳理,推动债务重组和资产盘活。比如,长城资产与融创就重庆湾项目达成融资合作,拟注资24.76亿元保障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北京融创壹号院获中信金融资产支持,成功完成债务重组;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也获得大型央企信托5.5亿元项目新增融资。

在金融机构的加持下,一些优质资产迅速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由中信、新湖、融创联袂打造的上海壹号院今年5月21日迎来三批次开盘,当日热销40.25亿元,年度累计销售额108.71亿元,成为今年全国首个“百亿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项目销售额亮眼,在引入资本的需求下,融创的股权占比并不高,更多是扮演品牌输出方角色,因此实际收益有限。

业绩方面,2025年6月,融创中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75.5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12.9万平方米。2025年上半年,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35.5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72.1万平方米,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分别下降10.4%和48.2%。

03.

现实困境:总部资产遭拍卖与密集被执行

就在债务重组进展与战略调整释放积极信号之时,融创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浮出水面。

据阿里资产拍卖网披露的信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园523号楼的两处办公物业(2层1021和2层1023)将于8月1日正式被拍卖。其中,1021室起拍价约1868.9万元,1023室起拍价约2101.8万元,均是评估价的七折,目前均无人报名。

在阿里资产的拍卖公告中,这两间办公物业门口张贴的北京金融法院的查封公告显示: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盛康基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环望京房地产有限公司、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本院已查封被执行人北京东环望京房地产有限公司名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园523号楼二层1021、1023的房产,将依法拍卖、变卖上述查封的财产。

根据公开资料,北京东环望京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作为融创集团成员企业,公司主要开发项目包括南湖渠三巷(1960年建成)及融科望京中心(2011年建成)。

融科望京中心便是望京东园523号楼的推广名,是目前融创集团总部的办公场所之一。据了解,此次拍卖涉及的是一笔2.76亿元的不良债权处置,北京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某银行收购了这笔债权,现在开始处置抵押物。由于这两间物业的价值远不足以覆盖2.76亿元债务,后续债权人还将申请法院执行其他楼层进行拍卖。

更令人担忧的是融创面临的密集司法执行压力。根据天眼查信息,仅今年7月以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新增65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近40亿元,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票据纠纷等。天眼查显示,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现存345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476亿元。

融创中国的化债之路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尤其是获得高达75%债权人支持的境外债转股方案,为其走出债务泥潭提供了现实路径,孙宏斌的回归台前和明确的聚焦核心城市战略,也传递出业务调整的决心。然而,总部资产被拍卖、持续新增且庞大的被执行金额,再次彰显了冰冷的现实困境,巨大的流动性压力和司法风险仍未远去。

融创能否将重组方案最终落地,同时在销售压力下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本面企稳与恢复,将是孙宏斌和所有债权人、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9月的香港法院聆讯,将是决定融创未来命运的关键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