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奥克斯闯关港股!280亿空调黑马陷高负债、家族化困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号外工作室 时间:2025-07-18 00:55:53
280亿空调黑马陷高负债、家族化困局

号外工作室

空调黑马再次冲刺港股IPO了!

7月16日,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斯)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继今年1月15日首次递表后的二次闯关。全球空调市场格局正迎来新的变量,作为全球第五大空调企业,这家市场份额达7.1%的中国制造企业,正试图借助资本力量在全球市场实现关键一跃。

而奥克斯的光鲜亮丽招股书的背后,却是84.6%的资产负债率、不足2%的研发投入占比,以及上市前突击分红37.9亿元的操作,勾勒出一幅矛盾而复杂的商业画像。

1、资本之路,波折与野心交织的二十年

奥克斯的资本征程堪称中国家电企业曲折发展的缩影。早在2016年1月,其核心实体宁波奥克斯电气就曾登陆新三板,但仅一年后便匆匆摘牌。随后公司转向A股市场,2018年10月开启上市辅导,历经五年筹备却在2023年6月完成辅导后突然转向港股。

创始人郑坚江的资本棋局早已布下两子:2011年登陆A股的三星医疗(电表与医疗)和2014年港股上市的奥克斯国际(高端物业)。若此次成功上市,64岁的郑坚江将迎来第三家上市公司,个人财富有望超越当前胡润百富榜225亿元的估值。

耐人寻味的是,在IPO前夕奥克斯上演了一场现金盛宴。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突击分红37.94亿元,几乎榨干两年多积累的利润(净利润总额66.45亿元)。而郑坚江家族通过多层架构控制着96.36% 的投票权,成为分红最大受益者。

而奥克斯的发家史堪称一部价格战教科书:2002年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将1.5匹空调价格压至1880元,直接击穿行业价格底线。此策略立竿见影奥克斯销量从2001年不足90万台猛增至2004年的325万台,跻身行业第四。直至今日,2500元以下大众市场仍是其核心阵地,2023年该细分市场份额达22.1%。

但低价策略虽换来销量,却严重挤压利润空间。

毛利率持续低迷:奥克斯家用空调毛利率仅19.8%-20.5%,不足格力(37%)、美的(26%)的一半。价格持续下行:2024年奥克斯线上均价同比降11.2%至2207元,线下均价降3.3%至2982元。市场地位滑落:奥克斯线上份额跌至第五,被小米、华凌反超;线下份额仅0.94%,排名第十一。

2、高增长与高风险背后的专利困局与研发短板

招股书显示,奥克斯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曲线。营收从2022年195.28亿元 → 2023年248.32亿元(+27.2%) → 2024年297.59亿元(+19.8%),实现了营收三级跳。

而净利润也从2022年14.42亿元飙升至2023年24.87亿元(72.5%增幅),2024年更是达29.10亿元。

但在业绩爆发的高光之下却暗藏隐忧。2024年奥克斯净利润增速骤降至17.0%,远低于上年水平。更值得警惕的是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奥克斯2024年9月末达84.6%,远超格力(65.05%)、美的(61.16%)等行业巨头。短期偿债压力尤为突出,奥克斯的流动负债高达172.84亿元,而现金储备仅28.96亿元。其中,奥克斯的供应链欠款堆积,应付票据及账款高达97.5亿元,占负债总额50%。

另外,奥克斯产品结构单一化问题同样凸显。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奥克斯家用空调贡献89.5% 的营收,其中低端挂机占比高达75.7%。这种依赖使公司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尤为脆弱。

最关键的是,奥克斯与格力的十年专利战争暴露技术短板。

奥克斯的成长史伴随着与格力的持久对抗。2019年6月的能效门成为标志性事件:格力公开举报奥克斯能效虚标,奥克斯反诉格力不正当竞争。战火延续至2023年7月,格力再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起诉奥克斯,索赔9900万元。而格力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案件全部胜诉,累计赔偿超4000万元。

且奥克斯的空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压缩机依赖松下技术合作,自研能力薄弱。在研发上,奥克斯研发费率仅2%,三年累计投入不足15亿元,不及美的单年研发费(114亿)的13%。且2013年挖角格力员工引发纠纷,至今未建立核心技术团队。

如今,海外市场成为奥克斯突围的关键。2025年Q1奥克斯海外收入占比达57.1%,成为主要营收来源。2019年奥克斯建立泰国生产基地,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在马来西亚、泰国、阿联酋等组建本地化团队。

但出海模式暗藏隐忧。海外收入中超80% 来自ODM贴牌业务,自主品牌占比不足20%。这种模式削弱了品牌溢价能力,导致海外毛利率持续承压。地缘政治风险如影随形。不同市场的政策差异、文化壁垒也提高了运营复杂度。

3、家族控制与信任赤字

奥克斯呈现典型的家族企业特征,核心管理层家族化:郑坚江任董事会主席,胞弟郑江、内兄何锡万担任非执行董事。郑坚江家族通过奥克斯控股持股96.36%。

薪资结构引争议,2022-2024年间,郑氏家族成员未领取薪资,而总裁忻宁2023年薪酬高达1390万元,为研发团队均薪10倍。

关联交易网络更引发监管关注。招股书披露,公司与郑坚江亲属控股企业(龙之丞、嘉汇凯等)的采购额两年九个月达5.7亿元。经销商富诺暖通也由郑氏亲属持股50%,编织出紧密的利益网。

甚至还存在暴力裁员事件,2024年冲刺IPO期间,奥克斯被曝暴力裁员,被指通过低基础工资+高绩效结构(基础月薪约4000元)降低裁员成本,新员工成为重灾区。法律界人士指出,此举涉嫌违反《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规定。

如今奥克斯的商业模式陷入两难,转型高端举步维艰。尽管推出ShinFlow等高端品牌,但2025年Q1数据显示,中央空调收入占比仅9.3%,高端化成效尚不显著。在消费者认知中,奥克斯仍牢牢绑定性价比标签。

此次冲刺港股IPO,计划研发突围、智能制造升级以及品牌国际化。

但空调行业正经历深刻变局。2024年中国家用空调出口量同比激增40.4%,创历史新高。但全球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叠加AI技术重塑产品形态,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对奥克斯而言,此次IPO不仅是融资渠道,更是生存模式的转型考验。若无法在上市后迅速改善负债结构、突破产品低端锁定、建立真正的技术护城河,资本市场的掌声可能转瞬即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