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链博会现场声音: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版图中分量越来越重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7-19 12:18:58

环球时报-环球网

7月19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进入到第四天。记者注意到,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内集中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关键技术和产品,从核心原材料、关键元器件、三电系统到智能网联技术以至不同技术路线的汽车整车,全景式的呈现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成果。

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业佳在展区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版图中分量越来越重。

张业佳分析说,首先是最核心的技术“饭碗”,中国新能源汽车端得越来越稳了。动力电池、电机、智能网联等方面,经过二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年的爆发式发展,基本实现了全球领跑;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的完整也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逐步形成了可能是全球范围内响应最快、配套最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初步形成了全球影响力,在持续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张业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新能源汽车受到全球市场广泛欢迎,逐步成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主力引擎。中国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突出的规模化制造能力、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普及进程,也逐步成为了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大幅增长75.2%,一举越过百万整数大关,达到106万辆。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也不可避免遭遇了个别国家正在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逆风”。去年,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反补贴税后,双方已多次就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解决方案进行了专业、深入的磋商。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些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背后既有地缘政治因素,也有各国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因素。部分国家希望通过关税手段缓解其在全球遭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张业佳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违背自由贸易原则,不利于全球汽车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张业佳建议说,在海外市场“逆风”下,国内厂商应在技术创新、产业布局和品牌建设方面做出改变。技术创新方面,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摆脱单纯价格竞争依赖;产业布局方面,加快海外本地化生产步伐,包括海外制造基地、销售网络、服务团队、零部件保障体系等,实现“产地本地化”;品牌建设层面,应针对性的面向不同国家市场特点强化品牌塑造与推广,提升品牌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

张业佳认为,本次链博会中外企业集体参展,全景式的展示出全球汽车企业在市场规律下形成的密切分工与协作。未来,随着中外车企不断加强的国际化合作,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