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美国解禁H20芯片AB面,黄仁勋一年三次来华的“芯”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贝壳财经 时间:2025-07-19 16:16:16


黄仁勋出席第三届链博会。图/IC

7月16日,当日常以皮衣示人的黄仁勋身着一身唐装,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现场致辞的时候,美国对华芯片政策也悄悄转向。

这是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今年第三次来华。此次,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了黄仁勋,黄仁勋则与小米董事长雷军、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等会面,公开“点赞”十余家中国企业,还提到了DeepSeek、Kimi、通义、Minimax、文心一言、混元6个大模型。在他口中,中国的AI开源模型和开发者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来华前,黄仁勋已经拿到了美国政府许下的“可以对华销售H20 GPU”承诺。这背后是美国自4月9日将H20芯片纳入出口管制,阉割了大部分算力的中国特供版芯片陷入“滞销”的窘境。3个月的英伟达“空窗期”里,华为、寒武纪等国产芯片企业正在逐步填补英伟达留下的空白。

H20曾是英伟达基于Hopper架构,为遵守美国出口限制,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一款AI加速器芯片,主要适用于垂类模型的训练、推理。H20的计算能力低于英伟达的旗舰H100 AI芯片和此前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的H800。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当国产AI公司连一块H20也“求而不得”时,美国AI公司却能使用英伟达更加先进的H100、A100甚至GB200芯片训练大模型。与此同时,英伟达的下一代芯片也在持续研发,这意味着,国产芯片公司即便追赶上H20的水平,依然距离英伟达有一两代的差距。此外,随着H20销售的放开,国产芯片公司将再度面临来自英伟达的残酷竞争。

7月18日,针对美方有关官员表示美批准向中国销售英伟达H20芯片是中美经贸谈判的一部分,目前华为等中国企业已经生产了等效芯片,美方不希望中方实现国产替代,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美之间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打压遏制没有出路。美方应摒弃零和思维,继续取消一系列不合理的对华经贸限制措施。

AI训练有个英伟达“芯”

链博会开幕前一天,黄仁勋放出“猛料”: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这也让他成了链博会上的焦点人物。

黄仁勋此次来华行程密集,既出席链博会、进行正式的商务会见,也召开了小规模记者会,甚至抽时间逛了北京前门,被围观群众拍“逛街”,可谓在各种场合亮相并几乎正面回应了一切涉及英伟达以及AI和芯片行业的问题。

谈及中国对全球AI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黄仁勋不吝赞美之词,在链博会开幕式、与王坚的“炉边谈话”以及记者会上反复提到中国拥有大量优秀的AI人才,DeepSeek等大模型的开源举措利好科技进步。

这并非黄仁勋为此次来华做出的迎合之举,而是他一贯以来的表态。今年1月末,DeepSeek出圈一度使得英伟达股价暴跌17%,创下单日市值蒸发5890亿美元的美股下跌纪录。即便在这个当口,英伟达的回应也是“DeepSeek是一项卓越的人工智能进展,DeepSeek的突破将为公司带来更多需求。”

DeepSeek“花小钱办大事”降低了AI训练成本,有可能影响英伟达未来产品销售,但DeepSeek训练AI所使用的芯片依然是英伟达旗下的H20。

“现在国内AI企业训练大模型所使用的主力芯片依然是NVIDIA(英伟达),一些企业可能也在尝试使用国产卡训练,但并非主流。”7月18日,一位北京AI公司的高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国际市场调研机构Omdia 2024年末报告显示,2024年,英伟达Hopper(包括H100、H200,以及特供中国市场的H20)系列芯片全球最大买家分别是微软(48.5万枚)、字节跳动(23万枚)、腾讯(23万枚)、meta(22.4万枚)、亚马逊(19.6万枚)、xAI(19.6万枚)、谷歌(16.9万枚)。根据数据,字节跳动和腾讯跻身英伟达“全球买家榜”前三。

今年4月下旬,英伟达股价触底反弹,H20芯片解禁再度提振公司股价。北京时间7月15日至17日,英伟达股价上涨5.44%,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英伟达股价报收173美元/股,总市值达到4.22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禁售是“两败俱伤”还是“鲸落入海”?

在链博会开幕式上,黄仁勋直言,“由中国孕育并开源共享的世界级大模型正在推动全球AI快速发展”“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让各国和各行业都有机会参与这一场AI革命”。一系列夸赞背后也有着残酷现实——相比国产芯片,英伟达芯片依然是训练这些大模型的主力,作为AI大模型沙漠竞赛中的“卖水人”,不论哪个大模型最后能够脱颖而出,黄仁勋显然都会是最后的赢家。

H20于2023年11月发布,是美国对华出口芯片限制大环境下诞生的“中国特供版”芯片。相比英伟达推出的主力芯片H100和A100,算力分别达到989.5T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和312TFLOPS,H20的算力仅有148TFLOPS。值得注意的是,H20芯片在某种程度上对标了性能差不多的华为昇腾910B。

随着DeepSeek出圈,叠加美国开启“贸易战”,H20的对华销售最终在4月9日被特朗普政府叫停。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内AI公司对大模型的训练,有声音称,DeepSeek-R2发布时间延后,一定程度上与无法补充足够的H20芯片有关。

这对于英伟达来说损失更大。由于H20芯片是专门为中国特供的芯片,除了售卖给中国,在其他地区没有市场(因为可以买到更好的H100和A100),这轮禁售反映在英伟达财报中。截至2025年4月27日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英伟达计提了45亿美元“与H20超额库存和采购义务相关的费用”损失,并表示在禁令之前,2026财年第一财季H20产品的销售额为46亿美元,而随着禁令实施,英伟达无法在第一财季获得额外的25亿美元H20收入,并预计第二财季还将损失80亿美元营收。

一鲸落万物生,或许受益于英伟达退出带来的市场想象空间,国产芯片纷纷崭露头角:4月10日,在H20遭到禁售的第二天,华为在云生态大会上宣布昇腾920芯片已经成功研发,将于2025年9月量产上市,性能号称可以比肩英伟达的H100芯片;寒武纪也交出了历年来数据最好的一季报,营收11.1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猛增4230.22%,并首次实现了单季度盈利,其推出号称“性能逼近A100”的思元590芯片也受到关注。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与H20发布之初不同,当前英伟达已经制造出更加先进的芯片,“国内企业购买GPU的预算是固定的,只要有H20销售,大家就不会去购买同等算力的国产芯片,这将导致国产GPU销售的萎缩,长远来看,会让国产芯片永远与美国相差两代以上。只有国产GPU应用和消费变多了,开发者们才乐意使用国产产品,没有配套软件就无法形成生态,工具链层面就永远非常羸弱,等于‘在别人的锅炉上炼钢’。”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获得先进芯片要更早超越H20

此次大规模、近距离与中国媒体、观众接触,让黄仁勋的目标和想法进一步被公众所熟悉,也让国产芯片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手”。

《黄仁勋:英伟达之芯》作者斯蒂芬·威特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英伟达的产品更新节奏快得惊人,几乎每六个月就推出新一代产品。他们执行极其严格的生产周期,同时保持着高度危机感。黄仁勋始终担忧会被竞争对手超越,正竭尽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对中国的芯片厂商而言确实是艰巨挑战。

多位采访对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英伟达并非只是中国芯片厂商的追赶对象,就连美国厂商也在努力。7月16日,AMD宣称将恢复向中国供应MI308芯片,但其影响远不如H20恢复供应引发的关注。

众多光环之下,英伟达依然在不断“前进”。在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的对谈中,黄仁勋提到了英伟达最先进的CPO(硅光子技术)方案。他表示,该技术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我们非常确定,接下来会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成就要达成,你和我接下来二十年还要辛勤工作呢。”

对于此次H20解禁,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英伟达可能无法全部恢复先前的库存减计损失,但大部分资产并未永久报废,回收率可能达不到100%,但也不会是0。”

黄仁勋也罕见吐露对国产芯片厂商兼容CUDA的宽容,“如果一个平台与CUDA兼容,我觉得没问题。实际上,CUDA本身就比较开放,你可以查阅CUDA的详细版本,然后基于此开发兼容版本。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UDA已经是开源的。”

若果真如此,或许可以找到一条国产芯片企业与英伟达生态共存的“共荣”之道。

“英伟达在软件领域的护城河非常强,国内软件开发者大多是从英伟达的技术栈成长起来的,因此通过兼容的方式先实现国产化或是可选步骤之一。但要想获得先进的芯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更早超越H20。超越了H20,美国才会考虑向我们开放比H20更先进的芯片。让禁令失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强本土芯片厂商的能力。”田丰说。

记者联系邮箱:luoyidan@xjbnews.com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