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零售商超VS茶饮品牌
“冰杯大战”进入白热化
今年夏天的“冰杯”,又杀疯了。
古茗推出“1元冰水”,容量500毫升,顾客也可以选择只加冰块不加水;书亦烧仙草则推出任意消费+1元换购冰杯、1.5元换购柠檬水组合策略;阿嬷手作推出新品 “鲜青芒冰茶”,每杯配一个小冰杯,可以让消费者自由调节冰度。
◎图源:小红书
除此之外,瑞幸、霸王茶姬、茶百道、爷爷不泡茶等品牌虽然没有明着加入冰杯产品,但也纷纷推出了1-3元冰杯或自带杯免费赠送冰块的活动。
各大茶饮、零售品牌纷纷下场,“卷价格”、“卷容量”、“卷口味”,冰杯价格越打越低,“冰杯大战”逐渐白热化。
此外,以农夫山泉、雀巢等品牌为主的零售渠道,冰杯价格大多集中在2-6元区间。
去年夏天,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当时,一杯由食用冰和塑料杯组合而成的冰杯,定价大多在3.5元至13.8元区间,被不少网友调侃为“智商税”。
然而,这一饱受争议的产品却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杀出一片天,不少便利店、超市纷纷依靠冰杯打开市场。据相关报道显示,部分便利店冰杯的日销量可达80至90杯,周销量甚至能突破400杯。
今年的冰杯市场持续升温。据《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中国食用冰市场规模达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其中作为核心品类的冰杯表现尤为突出,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耗48杯。
冰杯究竟靠什么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
小小冰杯,
究竟靠什么成为消费新宠?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咖啡高需求的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食用冰早就是一种消费习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而在2019年,冰杯从日韩市场普及到国内,并且呈现爆发式增长。
最近两年,“diy自制饮品”的风潮在社交媒体愈演愈烈,相关词条讨论量甚至突破千万。一杯3元的冰杯搭配喜欢的水果、饮料、酒水、咖啡、茶包等产品,就能做出一杯颜值与口味并存的网红特调。而且,这一杯饮品往往超不过15元,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吸粉无数。
在消费日趋理性化的背景下,相比一杯动辄二三十元的现制茶饮,或是需要依靠制冰机、占用冰箱空间的自制冰块,冰杯靠着极致的性价比和即买即用的便捷体验,精准踩中消费者 “解暑+便捷+性价比” 的三重诉求,成为当下饮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但是,去年的冰杯还因为价格过高、使用场景单一、没新意等等被消费者吐槽。
一年过去了,如今的冰杯生意俨然已经变成了卖水的、卖冰淇淋的、新茶饮的一场集体狂欢。
价格方面:
以蜜雪冰城为首的各大茶饮品牌率先发力,将冰杯单价从原来的3-5元降至1元,容量却只增不减,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711、便利蜂、罗森等便利店则采用“捆绑销售”的方式,推出“diy饮品套餐”,将冰杯和其他饮品搭配售卖,价格更便宜,还时不时搞起“购买饮品加2元送冰杯”的促销活动。
以饿了么为主的外卖平台则通过发放冰品券等方式,将普通冰杯首件价格压低至1元甚至0元,直接推动冰杯下单量相较去年翻番。
零售商超也陆续入局今年6月,农夫山泉在山姆会员店上架2kg装的“纯透食用冰”,售价22.8元。除此之外,盒马鲜生、奥乐齐,也都做上了冰杯的生意。其中,盒马冰杯系列商品今年6月同比增长30%,咖啡冰杯同比增幅达60%。
产品形态方面:
如今的冰杯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口味到形态的全面革新。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风味冰杯,绿豆沙冰杯、乳酸菌冰杯、葡萄冰杯等产品层出不穷,更有品牌在冰杯中添加真实果片,让口味更加丰富且具有观感。
另一方面,冰杯的形态也卷出新高度。前段时间,711和罗森分别推出的小熊冰杯,引爆社交媒体,吸引了众多网友前去测评。
1元冰杯,
成茶饮店的“引流神器”
在这场“冰杯大战”中,茶饮品牌率先打出“1元冰杯”价格战。
以1元冰水为例,光是市面上常见的打包杯就需0.7元成本,加之冰块、饮用水和吸管,以及人工、水电等支出,成本近乎高过售价,这生意堪称“卖一杯赔一杯”。
但其实,茶饮品牌推出冰杯,更多的把它当作“引流品”。
由此,能让茶饮品牌利用高频低价的产品把消费者吸引进门店,再用高毛利的产品实现盈利,进而提高拉新和复购率。
无论是1元冰杯和1元冰水,本质上都在顾客利用“来都来了”的消费心理。消费者为了低价格进店,看了菜单后,很容易顺手带杯别的奶茶。根据古茗门店统计数据,购买1元冰水的顾客中约35%会加购其他产品,最终客单价通常能突破20元。
当冰杯从附属产品变身流量入口,“1 元冰杯”便成为了连接品牌与用户的情感纽带。消费者为冰杯而来,却在挑选、等待、饮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品牌的其他产品,进而提高了销量。
由此看来,茶饮店卖冰杯,或只是阶段性的引流行为。而冰杯的生意,也不会止于茶饮店,可能随着更多商超及零售品牌的加入,蛋糕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