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
石药十余项创新成果实现对外授权
前瞻布局,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
近日,在石药集团的液相仪器室内,研发人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微量分析和检测样品。 石药集团供图
机械臂精准操作,数据流奔涌不息,石药集团润石研究院的AI自动化合成实验室里,孕育着分子结构的万千可能。
6月13日,石药集团的AI新药设计和发现平台,促使石药与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达成一项53.3亿美元的战略研发合作。此前,石药已有11项创新成果实现License-out(对外授权)。
出海:是路径,更是必修课
对于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出海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在全球化生存中突围的必修课。从制药行业来看,近年来对外授权交易数量与金额屡创新高。
在石药集团润石研究院院长杨汉煜看来,对外授权是向成熟市场与国际研发体系的深度借力。“合作带来的资金反哺研发,还能向国际巨头学习先进经验。”他说。
不管是产品授权还是技术平台合作,石药的创新能力正在被更多国际公司认可。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贝旭鸿曾对外表示,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发挥双方互补的科学专长,能快速发现高质量新型治疗分子,加速开发出下一代创新药物。
如今,聚焦创新靶点和创新技术等前沿研究,石药坚持“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已在全球设立五大研发中心,获得30余个海外临床批件、16项FDA快速通道或孤儿药资格。
“未来我们将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推动更多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杨汉煜表示。
创新:要前瞻,更要定力
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生存,药企的机会在于创新。
20多年前,石药的标签还是抗生素、维生素原料药。1999年,石药砸下半年利润,进行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的开发,在行业内率先摆脱路径依赖,进入新药研发赛道。此后,玄宁、津优力、米托蒽醌脂质体等创新产品陆续诞生。
如今,以创新药为主的成药销售收入占比高达80%,成为石药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板块。
前瞻布局,是石药创新的核心密码。
2011年,在AI制药技术发展的早期探索阶段,石药就已悄然落子。多年漫长等待,如今终迎回报——AI设计+自动化合成平台,将新药早期发现时间缩短30%,成本降低近半,筛选准确率提升3倍。
为了保障创新,这些年石药研发投入大幅攀升,2024年达到57亿元,连续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位居全国前列。
持续大手笔的研发投入,让石药建立起纳米制剂、mRNA疫苗、抗体/融合蛋白、小分子、长效注射剂等八大创新研发平台,在研创新药项目逾200个。2025年全球制药企业研发管线规模排名,石药跃居第19位。
生态滋养:求快,更求精准
“再好的种子,也需要热带雨林般的生态滋养。”石药集团党委书记张永太深有感触。这家石家庄本土企业的转型之路,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石家庄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出台《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支持。2021年以来,累计兑现奖励资金2.9亿元,其中石药获7925万元。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今年以来为石药解决难题10余项。
“有求必应,要素保障求快,政策支持求准。”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与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孟庆华道出服务要诀。
聚焦石药最关心的研发创新,2023年以来,该区兑现各类奖补资金3.5亿元。为推动石药的灯塔工厂项目投产,政府斥资5800万元迁改电力,降本增效不遗余力。
“全力支持石药新上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力争5年内推动企业营收翻番,实现‘千亿级’企业跃升,进一步叫响‘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石家庄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士忠这样描绘蓝图。
一手抓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石家庄持续用力,打造一个城市发展和企业成长融合共生的好生态。张永太说,石药集团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市场、一流的环境、丰富的人才、集聚的伙伴。(周洁、郑添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