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OpenAI发布会C位华人亮眼,95后北大校友孙之清成ChatGPT Agent核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时间:2025-07-20 22:11:30

在科技界的聚光灯下,OpenAI的最新发布会不仅展示了AI领域的最新突破,还意外地成为了一场关于人才分布的焦点话题。发布会上,除了备受瞩目的创始人奥特曼之外,两位华人科学家稳坐C位,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孙之清,这位年轻的95后科学家,以其卓越的科研背景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成为了发布会上的亮点之一。作为DeepResearch的负责人,他不仅在北大本科期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术潜力,还在CMU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了多篇顶会论文,被谷歌学术频繁引用。去年6月,尚未毕业的他就加入了OpenAI,并迅速参与到多个核心项目中,包括o3/o4-mini和Computer-Use Agent等。在发布会上,他从技术角度详细介绍了ChatGPT Agent的强化学习训练过程,展现了其深厚的专业素养。

另一位C位华人科学家Casey Chu,则是OpenAI的资深员工,拥有斯坦福数学硕士学位。他在多模态AI系统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参与了DALL·E 2和GPT-4等项目的研发,并领导了GPT-4视觉输入初始原型的开发。在发布会上,他分享了关于人类与Agent合作保持控制权的重要性,以及为何最后一步需要人类确认的观点。

这两位华人科学家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也引发了关于OpenAI人才结构的讨论。有网友戏称,发布会的出镜名单简直就是给meta提供的挖角名单,因为meta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一直以来都对OpenAI的人才虎视眈眈。事实上,OpenAI内部确实有不少华人科学家担当着重要角色,他们在AI领域的研究和贡献不可忽视。

除了孙之清和Casey Chu之外,还有多位华人科学家在OpenAI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Aiden Low参与了推理模型、GPT-4.5、4o图像生成等项目的研发;Martin(MengTian)Li致力于大模型后训练的多模态研究;Xikun Zhang则专注于AI Agent、深度研究和ChatGPT等领域。这些华人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OpenAI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面对meta等巨头的挖角压力,OpenAI也在努力保护自己的核心人才。据爆料称,OpenAI内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人才流失,包括加强内部沟通、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等。同时,OpenAI也在积极寻求与更多合作伙伴的合作机会,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在这场关于人才和技术的较量中,OpenAI和meta等巨头都在不遗余力地争夺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而对于这些华人科学家来说,他们不仅要在科研领域不断突破自我,还要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他们的选择和努力,无疑将对AI领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