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反内卷”的大幕正在拉开!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释放国家层面“反内卷”政策新信号。
所谓“反内卷”就是针对一些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价格战及低效竞争进行专门整治。
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益递减法则,意思是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比如10个劳动力产出是100,20个劳动力产出是150,30个劳动力产出是160。
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产出的边际效应不断降低,最终为负,最终表现为为了生产而生产或者为了扩大市场占有有率而盲目生产的内卷式竞争。其结果是企业个体吃不消,国家层面出现产能过剩、企业效率低下。
一般认为,“反内卷”主要涉及汽车、光伏、水泥、锂电池、钢铁、煤炭等行业。
比如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新能源车因为与普通人生活最密切,大家感受最深,最近几年,新能源车企大打价格战,新车越降越低,结果是车企没有更多的利润投资研发,甚至亏本降价,破坏行业生态,企业生存都成问题,对消费者来说大家都是观望壮态,以为车价会越来越低,不敢买车,影响国家消费。
而在传统行业,内卷现象也无处不在。最近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表态加强行业自律,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煤炭市场供需平衡。据国际金融报报道,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反内卷”倡议书,光伏、水泥、钢铁行业已迅速开展减产工作。
受此影响,A股上相关板块大幅上涨,如钢铁 ETF(515210)、光伏 50ETF(159864)等近期大幅上涨。
钢铁、煤炭的这波上涨让人想到2016年的煤飞色舞行情。当时国家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价和螺纹钢价格开启反弹。2016-2018年,焦煤期货价格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涨了三倍,股市上许多个股普遍翻倍上涨。
而当下情况与2016年有一些相似,上一轮煤企盈利高点在2011年,之后开始3年下行,而此次煤企盈利高点在2022年,同样开启了3年下行周期。
从政策面上,2026年供需发力促进煤炭、钢铁的回暖。从供给侧多家煤炭、钢铁重组整合,抑制了无序竞争。需求侧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增加了相关板块市场需求。
此次“反内卷”政策同样有供需两端发力的意味。如供给端上产能过剩、价格战及低效竞争进行专门整治。
而在需求侧上,货币政策在发力,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对比了一下,5月末是7.90%,1月末是7%。可以看出,M2增速在明显反弹,甚至突破了8%。
M2总规模相当于市场上所有的资金,历史上看,钱的速度在加快对市场需求、资本市场的回暖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所以本轮行业周期中有望重演2016年的煤飞色舞行情,虽然不一定会达到那个高度,但大概率会有反弹,相关板块如煤炭(515220)、钢铁(515210)、光伏(159864)等有望迎风飘扬。
“反内卷”的效果最终有望体现在PPI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仍然在低位徘徊。这一方面说明了当下“反内卷”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另一方面低位的PPI让货币政策有更大的空间,随着国家对此重视,未来新一轮政策组合拳来临仍然可以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曾引用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的观点,那将会有更清晰的脉络:
与2024年相比,中国人民银行想通过现有政策工具降低市场基准利率,加快M2增速,从而实现 GDP增速5%左右、通货膨胀率涨幅2%左右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