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娃哈哈46%国资大股东三年零分红,这家公司到底姓什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投行圈子 时间:2025-07-21 15:56:38
娃哈哈的最终结局,将为中国无数“戴红帽”的民营企业写下最现实的注脚。

投行圈子

当全网都在吃瓜宗庆后家族遗产纠纷的时候,太多网民喜欢自我代入或者一厢情愿,讨伐、口嗨纠纷中的人物。

我觉得这时候更应该娃哈哈这家企业的命运,这背后是国资的权益、当地的纳税更是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

宗庆后无论是四个还是七个子女,只是私德,公众更应该关注公共利益,更事关你我。

一家校办小厂38年膨胀为千亿帝国,却陷入国资大股东隐身、家族体外财富膨胀、非婚生子女跨境争产的漩涡,娃哈哈的控制权真相远比股权比例复杂。

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近日悄然成立专班,介入处理娃哈哈集团遗产纠纷事件。这场因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引发的豪门内斗,意外揭开了中国最知名饮料企业背后的权力真相。

在公众认知中,娃哈哈是宗庆后一手打造的民营帝国。当三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美籍人士在香港和杭州提起诉讼,要求分割21亿美元信托资产及娃哈哈集团29.4%股权时,人们才猛然惊醒娃哈哈集团第一大股东,其实是持股46%的杭州上城区国资。

01历史迷局:从校办工厂到混合所有制

娃哈哈的出身,写在它的基因里。

1987年4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决定开办校办企业经营部,提出的承包条件是:3名员工、4万元开办费、14万元贷款,当年需完成4万元利润。当会场陷入冷场时,42岁的宗庆后站了出来。他接手的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为娃哈哈帝国的起点。

短短两年后,经销部发展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仍属于国有校办企业性质。真正奠定娃哈哈行业地位的,是1991年杭州国资主导的小鱼吃大鱼让娃哈哈兼并全国排名前十的杭州罐头食品厂。

企业性质的根本转变发生在1999年。乘着国企改制东风,宗庆后推动娃哈哈转型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5.146亿元中:上城区国资局出资2.6245亿占51%;宗庆后出资1.51亿占29.4%;职工持股会出资1.0086亿占19.6%。

这场改制暗藏玄机:杭州政府不仅提供20%股权优惠价,还允许宗庆后从前三年新产品税后留利中划出15%作为购股资金。最终这位创始人仅支付6419.5万现金,就将29.4%股权收入囊中。

更关键的是,改制不包括商标、生产技术等无形资产,这为日后的资产腾挪埋下伏笔。随后国资向职工持股会转让5%股权,形成如今46%:29.4%:24.6%的三足鼎立格局。

02股权幻象:46%国有股与0.39%的利润

翻开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国资)46%的持股比例赫然在列。但数字背后的现实令人震惊:20212023年间,这位大股东从娃哈哈集团获得的分红收益竟然为零。

谜底藏在娃哈哈的体外循环体系中。截至2022年底:

境内娃哈哈系(含体外公司)总资产370.47亿元,净利润47.67亿元

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含16家子公司)总资产仅58.07亿元,净利润1871.28万元

这意味着国资大股东仅享受到整个娃哈哈体系0.39%的利润。而宗氏家族通过三大外部体系掌控了实际财富:

宏胜系:宗馥莉1000万美元起家,恒枫贸易(BVI离岸公司)持股98%,2022年销售额破百亿

宏振系:宗馥莉全资控股,27家子公司绑定经销商网络

三捷系:杜建英掌控,渗透在工厂资本层

左手倒右手的游戏规则简单:宏胜系以低价承接娃哈哈代工业务。例如16.8升桶装水,娃哈哈集团以2.44元卖给宏胜系,后者再以7.52元售出。差价留在宗家口袋,国资只能旁观。

03 宗馥莉:媒体公关高手

据哇哈哈内部人士爆料:宗庆后一生,一妻、一女、一布鞋,生活简朴、爱国爱家,一心只想做中国的民族企业等等这些人设的怎么来的?

是当年宗馥莉负责哇哈哈品牌公关部时,她通过合作的媒体利用重金一手给老爷子打造的人设,意图通过道德绑架,捆住老爷子,也逼退其他同父异母的家族成员。宗老活着的时候,对此就不是很接受,但为了脸面和企业声誉,也就妥协了。

公众对她的了解,都是她通过合作的**媒体以及自媒体,通过各种采访、报道传递给公众,包括后来的辞职闹剧,她都适时通过各种媒体释放各种新闻、话题,来制造人设,获得舆论和网民的支持。

包括本次信托诉讼新闻,7月12日上午本平台矩阵号发布的内容就被莫名的投诉、下架,细思极恐。后来只是舆情演变为网络狂暴,她失去了压住舆情的能力。

04治理迷途:三十年默契与权力真空

上城区国资的佛系治理持续近三十年,成为商界奇观。

改制后国资方奉行三不原则:不插手经营、不参与管理、不干预决策。这种超然姿态使宗庆后建立起一人定乾坤的统治。

微妙平衡在2024年被打破。

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接任立即推行激进改革:

渠道重组:14省经销商转签宏胜销售公司

产能转移:关停18家非宏胜系工厂(多属杜建英阵营)

品牌切割:力推自有品牌KellyOne,申请娃哈哈商标转让

当宗馥莉试图将估值911亿元的娃哈哈387件商标转移至个人控股公司时,国资终于打破沉默。商标转让被紧急叫停,国资流失争议浮出水面。

更深层的矛盾在员工持股会爆发。2018年宗庆后将员工持股转为干股(保留分红权),但随着分红缩水,2024年老员工组建维权委员会起诉要求恢复股权。法院已立案的纠纷,揭开了治理结构的另一道伤疤。

05决战时刻:跨境争产与国资觉醒

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一纸禁令将家族矛盾推向高潮。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三名美籍子女起诉宗馥莉,要求:

平分21亿美元信托基金

分割娃哈哈集团29.4%股权

冻结香港汇丰账户18亿美元资产

诉状披露宗馥莉已从信托账户转出108.5万美元。更致命的是,杭州法院将审理对29.4%股权的继承权主张若成立,娃哈哈股权结构将碎片化。

国资不再袖手旁观。7月17日,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证实:已成立专班在介入处理。看似突然的出手,实因触及两条红线:

经济红线:风波已影响企业稳定,2024年娃哈哈营收暴增200亿达728亿元,地方税收不容有失

治理红线:股权可能被拆分为美籍人士持有,叠加员工持股诉讼,治理结构濒临失控

当企业税收取代国家股分红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娃哈哈的动荡就不再只是家事。一位业内律师点破要害。

06未来棋局:重划边界与治理重构

娃哈哈归属之争,实则是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活标本。

国资的介入可能推动三重变革:

控制权重构:不排除国资凭借46%股权联合职工持股会,形成绝对控制力

利益再平衡:终结体外循环模式,将核心业务和利润回归主体公司

治理现代化:建立董事会制衡机制,结束个人独裁治理

更深层问题在于,娃哈哈离岸架构面临跨境法律挑战。注册于BVI的恒枫贸易(控股宏胜98%股权)、主张21亿美元信托权益的香港诉讼、美籍继承人的身份,使争端超越国内法范畴。

娃哈哈集团只占整个‘娃哈哈系’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业务在与国资无关的企业中,这是典型的‘穷庙富和尚’。多位知情人士的直言,揭示了混改企业治理的深层困境。

宗馥莉与三个美籍弟妹的争产大战仍在香港和杭州的法庭拉锯,而国资专班已悄然入驻娃哈哈总部。

上城区财政局会议室的灯光常亮至深夜,工作人员翻阅着跨越三十年的股权档案。

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价值数百亿的股权纠纷,更是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道经典考题:当法律上的大股东与事实上的控制人分离,当国家资本与家族财富纠缠不清,企业到底该姓什么?

答案或许就在杭州国资能否将46%的股权比例转化为真实的治理话语权。

娃哈哈的最终结局,将为中国无数戴红帽的民营企业写下最现实的注脚。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