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商业观察
近日,中国飞鹤()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一出,震动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收益与净利润双下滑,曾经乳业巨头的发展之路,似乎陷入了迷雾之中。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飞鹤预计实现收益约91亿元至93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100.95亿元,降幅在7.87%至9.86%之间;综合净利润预计为10亿元至12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9.1亿元 ,降幅高达37.17%至47.64%。这样大幅度的业绩下滑,不得不让人对飞鹤未来的发展打上一个问号。
飞鹤将业绩下滑原因归结于四点:生育补贴、渠道库存调整、政府补助减少和全脂奶粉减值计提。先看生育补贴,2025年4月飞鹤启动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为孕期家庭提供补贴,这一举措虽赢得了一定的社会赞誉,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但不可否认,直接导致了公司收入下降。在商业世界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忽视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这一补贴计划在刺激市场需求方面的效果目前尚不明确,投入大量资金后,能否换来足够的品牌美誉度提升和市场份额扩大,仍是未知数。
渠道库存调整方面,飞鹤为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健康度,降低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渠道库存。这从侧面反映出飞鹤或许在前期存在库存管理的隐患,而此次调整,必然会影响到短期的销售业绩。一个成熟的企业,应当具备良好的库存管理能力,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尽量降低对业绩的冲击,飞鹤在这方面显然还有改进空间。
政府补助减少也成为飞鹤业绩的拖累。长期以来,飞鹤都享受着政府的各项补助,这些补助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公司的财务报表。如今补助减少,飞鹤净利润大幅下滑,也暴露出其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之深。当外界扶持减少,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飞鹤在这方面显然还未做好充分准备。
全脂奶粉产品进行减值计提,更是让飞鹤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这表明飞鹤在产品规划和市场预判上出现了偏差,全脂奶粉产品的市场表现未达预期,只能通过减值计提来反映真实的资产状况,这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回顾中国飞鹤过往业绩,波动频繁。2019年11月香港上市后,2020 - 2024年半年报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就起伏不定,从高增长到负增长,再到缓慢回升,业绩曲线极不稳定。即便2024年全年营收和净利润有所增长,但此次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大幅下滑,仍让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产生怀疑。
业绩震荡的同时,飞鹤的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自2021 - 2022年大跌后,股价一蹶不振。2025年7月4日,收盘价为5.7港元,总市值约517亿港元 ,相比2021年初峰值的25.70港元下跌约78%,市值蒸发约1800亿港元。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反映出投资者对飞鹤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股价长期低迷,不仅影响公司形象,也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造成阻碍。
面对业绩困境,飞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宣布股份购回计划,拟使用不少于10亿元资金回购股份,总计不超过9.07亿股,并预计2025年分派股息总额不少于20亿元 。回购股份和稳定分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但这毕竟是短期的补救措施。回购股份只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操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司业绩下滑的问题。如果公司的核心业务不能改善,盈利能力不能提升,这些措施也只是杯水车薪。
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奶粉行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市场需求萎缩,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尼尔森数据显示,飞鹤在一线城市市占率两年下滑3.2个百分点,新生代妈妈选择外资品牌比例升至58%。竞争对手不断发力,君乐宝凭借性价比策略抢占三四线市场,外资品牌携功能性奶粉卷土重来,飞鹤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飞鹤的超高端战略也面临考验。高端产品线增速骤降至5.6%,库存周转天数拉长至120天,营销费用率居高不下,吞噬了大量利润。昔日助力飞鹤登顶的战略,如今却成为增长的桎梏。
飞鹤曾经引以为傲的渠道模式,如今也成为了发展的阻碍。深度分销模式下,庞大的线下销售团队成本高昂,在电商冲击和市场环境变化下,显得臃肿低效。渠道窜货乱象频生,侵蚀着价格体系,飞鹤对渠道的掌控力逐渐减弱。线上渠道布局滞后,在直播带货、私域运营等新兴电商领域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品牌建设方面,飞鹤也遭遇困境。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众多品牌纷纷效仿,大打中国宝宝牌,飞鹤的品牌差异化逐渐缩小。新一代消费者更加理性,对产品成分、科研实力等方面关注度更高,飞鹤在基础科研和核心原料自主性上的短板逐渐暴露。品牌信任度的下降,使得飞鹤在市场竞争中愈发艰难。
中国飞鹤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业绩下滑、股价低迷、市场份额被挤压、渠道模式老化、品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未来,飞鹤是能突破困境,重回增长轨道,还是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我们拭目以待。但不可否认的是,飞鹤需要做出深刻变革,才能在乳业的寒冬中生存下去。